第423章 地产计划 (3/5)
/>
长实集团在新加坡的乌节路,拥有四幅地皮,总计面积六十多万平方尺。除了准备建香格里拉酒店外,还有三座商业综合体的地盘。
稍后,陈文杰也发言道:“百德新街的项目,百货大厦部分是准备引进连卡佛百货,还是旗下的大新百货?”
自家拥有两个百货公司,他认为引进理所当然。
但陈光良马上否决道:“我决定引进日本的百货公司。我常年去日本,发现日本的服务业是最坚持顾客至上的地方,而日本的商品比香港更全,而且更加物美价廉。所以,准备引进日本的大丸百货吧,这也是对香港百货产业的一个促进。”
众人非常意外,放着自家两个百货公司不引进,居然要引进日本的百货公司。
但老板又说的很有道理。
“好的”
陈光良笑道:“大家不要过度担心,百货只是一种模式,但他最终会被购物中心取代。所以我们长实集团,要好好的研究购物中心,而非在百货上面投入太大。自主购物,才是未来零售业的天下!”
“是,老板”
大家一下信心大增!
购物中心的理念,至少在亚洲,是他们长实集团率先准备的,中环的长江广场,便是重点项目。当然,还有商业综合体模式,他们长实集团也在做研究,百德新街便是一个项目。
百德新街这个商业综合体,和后世商业综合体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开放式的商业综合体,毕竟它占地是百德新街的半条街,是一个长方形。
在这一时期,地产商卖楼花,基本都是通过律师行收取和管理买家预付的钱,即律师行是买家的信托人,可从买家的利益出发决定是否把钱放给发展商。
很巧,李康节的联合公司和陈德泰的公司,都是委托的近律师楼收取买家的钱。
在地产出现危机的形势下,律师楼听信一些人的话,决定冻结买家的钱,不发给李康节和陈德泰。
这样一来,李康节和陈德泰等人,既无钱继续兴建已经动工的楼宇,也无钱缴清地价,进退两难,公司濒临破产边缘。
最先坚持不住的是李康节的联合公司,直接倒闭清盘,甚至担保人何贤还被到处逼债,还是中银出面,救了这个爱国奥商。
紧随其后的事陈德泰,整天忧心忡忡,神情恍恍惚惚,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只睡一两个小时,有时还借酒消愁。
霍英东见状,很担心他会想不开而自寻短见,于是天天陪在他身边,白天陪,晚上也陪。
一天。
已是夜深时分,霍英东陪陈德泰散步,开解他。两个人忘记了已是深夜,也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只是漫无边际地走着、走着……几个小时之后,他们居然走到了飞鹅岭。两人接着爬上山去,坐在山上,或聊天、或静坐,而陈德泰,却不时对着星空低吟,或对着香江夜景扼腕长叹……
“陈生,因为你的数额太大,如今能救你的,只有平安银行和汇丰银行。我建议你写封信给他们,看看如何解决!”
陈德泰患得患失的说道:“平安银行的背后是陈光良,他也有长实集团这个巨无霸地产公司,我担心被他们吃掉。汇丰银行是英资,也有可能倒过来吃掉我。”
霍英东继续建议道:“到了这一步,你要相信银行,只有他们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