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造游艇 (2/4)
>
刘鸿生来到香港后,投资了毛纺厂、火柴厂、航运等产业,其中毛纺厂的业务做的一般,以后都未必做得过后起之秀曹光彪。至于火柴厂,主要是刘吉生的产业;最后便是航运,目前也仅一两艘船的船东,而且刘鸿生一家卷入在朝战时支援北方,因此被美国列为‘禁令人物’。
综合来看,刘鸿生家族的后人,预计也和荣宗敬的后人,在香港将来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十亿富翁,甚至是百亿富翁,但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而像方椒伯、谢蘅窗等人,更是只能投资一些小事业和物业,在香港做做寓公而已。
方椒伯品尝着香格里拉酒店的点心,仿佛回到上~海滩的那个时候,感叹的说道:“香格里拉酒店变了,也没有变。保留的这些上~海滩特色,是我们这些人的精神寄托啊!”
此时的香格里拉酒店,和对岸的半岛酒店齐名,在海外的影响力都非常大。而香格里拉酒店在现代化经营的同时,也保留了沪市的一些特色,本帮菜和宁波菜都有专属的餐厅,毕竟地盘够大。
陈光良笑道:“该放下那种精神寄托了,我们现在是香港人,应该有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香港必将成为下一个沪市,甚至超越沪市,和伦敦、纽约齐名的城市。看到那些工厂的工人,我忍不住想,‘香港人’这三个字的含义,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家如果依旧不把香港当成家,那香港也会让你们的后人少一份财富的。”
此言一出,大家都精神一震。
这位宁波商人、沪市商人、香港商人的‘领袖’,可谓一向是金玉良缘,同时也很照顾同乡。
方椒伯说道:“有道理,是我们一时还没有转变观念。我们这一辈倒是无所谓,只是影响到后人。”
谢蘅窗等人也点点头。
这一波工业浪潮中,沪籍商人(含宁波商人)受益最大。
如今香港的工业产值,大概超过前世同期的15~20%,以至于这一波地产,目前还能保持着‘维持’状态,估计明年才会崩盘。
随后,方椒伯作为宁波商会的会长,实际上也是陈光良的‘代表’,他讲述起来:
“在这一波塑胶花的中,我们宁波商会的会员,大概有150家进入这一行业,占香港的40%假发产业中的300工厂主,也有35%是我们宁波商会的会员当然,还有航运方面.”
众人听得忍不住惊叹,更是佩服陈光良这个宁波商会的领袖,硬生生在香港打造了‘宁波财团’。
陈光良闻言后,说道:“以后,我不会再如此偏袒宁波同乡了,毕竟我现在要的是‘香港人’概念。而且我们须知,硕大无朋的道理。”
在塑胶花、假发,甚至是前面的航运、纺织等产业,陈光良确实优先照顾了宁波同乡。
那些潮汕商人虽然厉害,但毕竟少了先机,再加上经验,自然在这些产业落后不少。
方椒伯点点头,说道:“嗯”
他完全是陈光良的‘管家’,当然也得益不少,包括让他一家继续来港富贵,以及他也参与了一些工厂投资,保证了他们来港后,还能有些收入来源,不用坐吃山空。
陈光良来到北角的‘维他奶工厂’视察工作。
维他奶,从生产玻璃瓶装的豆奶开始,陆续又拓展到豆奶粉、大白兔奶糖、果汁系列,如今再次拓展至‘康师傅’方便面、红牛功能性饮料。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