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1957年 (3/5)
sp;陈光良笑道:“倒不是一定要拿下,总得价格合理才行。这些教会在香港拥有不少土地,我记得铜锣湾的一个教会地皮,也被霍英栋拿下。”
“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捡漏当然最好,教会不会坐地起价的。
香港的住宅地皮均价,已经被炒到150港币每平方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以一副地皮2万平方尺为例,地皮费就要300万;而建筑费大概需要150万,形成了地皮费:建筑费达到了2:1。
而在1955年的建筑条例刚刚颁布时,地皮费和建筑费的比例为1:1。
300万的地皮费,150万的建筑费,如果再加上税费和利息费,总成本可能达到500万;如果按照18万平方尺的建筑楼面计算,总价值约在700万以上,利润已经不算高。
但就算如此,香港的各大置业公司,依旧在疯狂的扩张;因为在大家看来,一副地皮依旧可以通过售楼花,赚200万的话,显然也是非常客观的。
毕竟目前资产千万的置业公司,并没有几家!
在过去的一年(1956),香港贸易走出低谷,贸易总额达到79.8亿港币,足足增长了15亿。工业产值更是增长迅速,达到46.8亿港币,人均GDP已经超过2030港币。
而在1954年时,香港人均GDP才1450港币,增长速度可谓非常的快。
有媒体就分析指出,在过去的一年(1956),香港塑胶花的产值达到8000万以上,假发产值也达到5000万,玩具产值也暴增,这是香港激增的‘新三项工业品类’。
香港的工业,可谓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而长江工业集团无疑是香港工业的‘巨无霸’。
这个集团去年创造出2.5亿港币的产值,净利润也差不多有3000万港币。
长江工业集团虽然从事的都是‘没有太大技术含量的工业’,但如果能为香港带来工作岗位和经济发展贡献,显然也是非常值得的。
这一天。
陈光良便来荃湾的新丰纺织园区,刚刚建好的一幢八层工业大厦,如今已经成为成衣和纺织车间。
他来到其中的一层,只见这里在生产‘箱包’。
“老板,这是我们用布艺、皮具、塑料分别生产出来的拉杆行李箱.”拉杆箱的负责人柯铭,向陈光良做了介绍。
一旁是成衣业务的负责人林建云,他负责的业务包括成衣制造、成衣品牌、皮具箱包等。
陈光良拿了一个皮具的拉杆箱,这一看就是价值最高,外观最好看,但很难打入普通市场。
拉杆箱的制造并不算难,就是在箱包上增加‘伸缩杆’和‘轮子’,不过要想做好一个拉杆箱,又得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还要拥有生产优质产品的能力。
“注册了专利没有?”
“在英国和美国同时注册成功,并且,已经已经准备通过空姐、飞行员这样的推销模式,向世界推销我们的专利。”
行李箱不可能从香港大批生产,然后卖给全世界。首先是昂贵的运费成本,毕竟太占空间;其次,是各国有不同的本地爱好,就像服装一样。
所以,T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