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第一波地产红利即将来临 (4/5)
sp;很简单,市场购买力只有如此。
另外一方面,‘分期分层’的模式,最近在香港流行起来,毕竟一些没有资金实力的置业公司,优先考虑这种模式。
陈光良接着说道:“存款方面,我们要大力吸纳,不要担心支付的利息.贷款方面,我们依旧主要针对工业,对航运也可以介入另外根据我的判断,地产会旺盛好几年的时间,且港府有意改善香港住宅的条件,怕是要允许住宅朝着高层发展,包括工业大厦也是一样,预计也就是最近一年的时间,届时香港必将迎来一波地产辉煌。所以,银行的存款,是很重要的。”
他给大家制定大方针,大家按照这个大方针去制定策略,这就是平安银行的发展。
“好的”
很快,大家心中有数起来,对未来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
目前平安银行的存款在3.2亿,但陈光良及相关企业的存款已经保持着1.2亿不到的水平,外部的存款达到2亿。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前世同一时期,东亚银行才1.2亿,这一世更是没有才八千万左右)
平安银行对外贷款高达1.6亿左右,其中对环球集团、长江实业集团的贷款,是比较巨大的,约4000多万。
这天,陈光良和严宽等人来到九龙油麻地榕树头公众四方街至东莞街的一块地盘。
这个地盘12万多平方尺,前世被霍英栋建造了100幢五层唐楼,但这一世,却落在长江实业集团的手里。
很简单,这块地盘的主人是嘉道理家族,嘉道理放出消息后,作为熟人的陈光良能第一时间买下来,而霍英东又不可能认识嘉道理。
价格也是非常的便宜,算下来才350万港币,核算到30元每平方尺不到的样子。
当然话又说来,假设建造100幢五层唐楼,也就是500层(一层就600~800平方尺),按照平均售价2万来计算,也就1000万。
地皮成本350万,再加上建筑费、税费等,这里面的利润也是有限。
严宽在一旁说道:“这幅地皮,我们目前并没有进行规划,主要是考虑到港府什么时候开始放宽住宅高档的问题!”
作为陈光良身边的核心高层,他明白港府必然放宽住宅的高度限制(目前是不能超过五层,超过则需要向港督和立法局申请,难度非常的高)。
所以,长江地产实际上自1950年后,就算购入地盘,也不会斥资去重建,都是当成储备地皮。
陈光良说道:“你的想法是对的,最近这个徙置大厦的落成,便是港府有意改善住宅环境的前兆。我推测,明年也该出台新的建筑条例了。这幅地皮,届时建上六幢住宅大厦,住宅单元可达1500个左右。这个才叫做赚大钱!”
他对这一时期的地产开发,热情并不高,主要是一个单元也就2~4万港币,能赚几个钱。所以旗下的地盘,基本都不会重建。
但是,长江地产又不能错过这一波地产高潮,所以去年底购入的四方街这幅12万多平方尺的地皮,正好开发一个大项目。
期间若是购入到新地盘,也可以适当的多开发几个,但不会太热衷。
严宽等人眼前一亮,随即他更是说道:“那可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本来只能建500层,结果可以多两倍的住宅。只是有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