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扩充地盘 (1/5)
新的一年来临(1952)。
元旦过后,陈光良的车队来到花园道1号,也就是新平安银行大厦。
这幢大厦如今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历经近五年的建设,终于成为香港地标性的建筑。
大厦的占地面积仅1.4万平方尺,如今被平安银行建成香港最高的大厦(15层),其充满华夏风格的‘月拱门’封闭式玻璃窗户,堪称是一大亮点。
而懂行的人都知道,这座大厦使用了世界最先进的‘新风系统’,虽然窗户是封闭的,但室内空气却是流通的。
新平安银行大厦建成后,平安银行、长江地产等企业迁入;而原来的平安银行大厦,更名为环球集团中心,成为环球集团(环球航运、环球贸易)的总部大厦。
两幢大厦除了想陈氏企业提供写字楼供应外,也对外出租写字楼,只是招租的对象有一定的要求。而作为香港最豪华的甲级写字楼,自然是不愁租客。
陈光良透过窗户,看着平安银行大厦,心中涌出一股自豪感——不管投资什么产业,但都没有地产让他心里塌实。
抵达大厦大厅,这里有严格的安保措施,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的;里面的员工需要办理工牌,外面的访客需要登记或预约,和后世的大厦安保系统差不多。
随后,陈光良乘坐电梯直达平安银行大厦的顶层,他的办公室便坐落在15层,可以一览中环和维多利亚港的景色,可以俯瞰汇丰银行、置地等企业大厦。
上午。
陈光良视察了同在顶层的‘展览室’,这个展览室的资料,都是原版,是陈光良各个企业发展的历史资料,非常的珍贵。
早在1927年,陈光良成立第一家企业——长江车行时,就对开业进行了拍照,那是一张拥有3辆黄包车在番瓜弄的一块空地上,九名股东有陈光良、李超、杨青山、何向东、潘成.再加上一名学徒林峰,大家纷纷换上干净的衣服,胸口别着小红花.
拿起这张照片时,陈光良的思绪都回到25年前,照片上的人,基本都跟着他来了香港。
“这里,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整理和保管,这都是陈氏企业的灵魂啊!”
“是,老板,我们有完善的保管制度,请您放心!”
陈光良这才放心的点点头,当然,他做事向来思考的长远,这些资料一直有三份,哪怕是战争也没有损失其中任何一份,都是提前转移至安全的地方。
三份资料中,目前环球集团大厦的地下金库有一份,平安银行的地下金库也有一份,再加上这里的展览馆,一共三份。
定期检查,及时拓印和备份,这是陈光良每年都会交代的事情。
平安银行的高层坐在会议室,召开新的一年第一次会议。
陈光良坐在主席位上,认真听取大家在过去一年工作的回报。
会议室的座位布局是:商业银行一边,投资银行一边。
平安银行现在叫做‘平安金融集团’,下设平安银行、平安投资、平安证券、平安保险。
证券和保险,都是象征性的业务,目前做的并不算大,在华资当中都算不上前三;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两大板块业务,目前就做的非常大了。
平安银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