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金融投机客 (2/5)
sp;在此之前,环球贸易实际上已经取得美国圆珠笔的远东经销权,也就意味着像永安、先施这样的百货公司,以及其它商店,都不可能再进到同样品牌的圆珠笔。
永安百货在日占时期,甚至也在营业,正应为如此,还有郭家的人被抓到监狱,最后远遁海外。
至于香港在审判‘日伪’方面,就非常的宽松,凡是受日本逼迫、而没有残害百姓的华人,都基本不予追究。因为港府的意思是,日本占领期间,很多华人是因为需要‘维持华人生活和秩序’而被迫做日本的‘官员’。
就比如在日军占领香港后,便采用“以华制华”的策略,招抚当时仍留在香港的华人领袖,达至稳定人心。身为华人领袖的周寿臣别无他选的情况下,与罗旭和、罗文锦、邓肇坚等人在日军指示下成立“香港善后处理委员会”,处理粮食、治安等问题。如今,香港政府也没有追究责任,并继续信任周寿臣做官。
德辅道西,永安商场。
一名‘原子笔’推销员,正在向大家展示。
“这是第一支能在水下书写的笔,该圆珠笔使用了一颗小的圆珠,将浓度很大的明胶型墨水释放到纸上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写。”
“美国今年才生产出来的高科技,取名来自轰炸日本的原子弹,所以叫做原子笔。”
显然,这里面有杜撰的成分,美国人可没有取名‘原子笔’,更没有那原子弹取名的意思。
但这样一说,华人精英们瞬间来了兴趣。
“多少一只?”
“320港币,价格虽然有些贵,但它绝对值这个价格,因为它也是身份的象征。”
“我买一只”
都不用太费力的推销,这个年代的美国货,基本都是畅销品。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原子笔’在香港和沪市成为畅销品,环球贸易一看形势,马上订购第二批。
是和杰克合作的,但杰克只是负责美国的采购,以及美国港口的发货,他赚4美元一支,而进货价是8.5美元(美国零售价是10美元)。
抛开运输费、零售商的利润,环球贸易一只‘原子笔’至少还有40美元的利润。
暴利!
环球贸易的‘一炮而红’,也引起香港贸易界的瞩目。
不过这种小商品,怡和、太古之类的洋行,倒不至于过多关注;反倒是华资的利丰行、大昌贸易,倍加关注。
利丰行,创办于1906年,是当时华夏第一家对外贸易的华资商行,创办人是冯柏燎和李道明,其中冯氏占股51%。早期,利丰行的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因为冯结识一名美国人,然后一直在利丰购买华夏商品——鞭炮、烟花、竹器、藤器等。
抗战前夕,冯氏有感于局势的变化,遂派三子从广州前往香港,在皇后大道9号建立利丰分行,随后为利丰行在香港购入第一个物业——干诺道18~20号。
如今利丰的股权全部落入冯氏手里,而冯氏也进入第二代,由冯慕英、冯汉柱兄弟同时担任董事长。
干诺道18~20号,利丰行。
冯汉柱有些震惊的说道:“大哥,你知道这个原子笔的利润嘛?”
冯慕英说道:“应该利润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