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战争财的预想 (3/4)
br /> “老板,会议时间到了!”
“好,我马上来”
不一会,陈光良走进会议室,环球航运、金山航运的部分管理层已经坐好。
“广州湾那边的情况如何?”
金山航运的经理吴浩,立即汇报起来:“金石号(950吨)在广州湾和香港的固定航线中,已经站稳脚步,业务已经有不错的起色.”
陈光良打断的问道:“主要竞争的情况是什么样子?”
吴浩当即说道:“这条航线属于新航线,毕竟他们都属于租界,本是直接和其它城市的贸易区;如今开放新航线,新加入的基本都是华资(外资看不上),有个叫做许爱周的本地企业家,购买了一艘宝石号,也展开了固定航线,是我们主要的竞争对手。不过,大家也是相安无事,毕竟现在是各自攻城略地的时候。其它.”
广州湾,陈光良去过两次。
之所以看中那里,主要是考虑到‘日法’的关系,能撑到1941年;其次,便是广州湾可以朝西南诸省运输方便,等到1938年东南陆续沦陷,大西南的物资匮乏,广州湾是理想的交通枢纽。
而恰恰在1938年开始,华夏外围被封锁,西南诸省是最好的运输通道。哪怕从香港去重庆,也是要走西南交通的海陆交通。
所以陈光良势要把这条道路打通,届时陆地上运输都要提前准备。
“接着说”
吴浩点点头,继续说道:“从广州湾到西南,再到东南亚的这条航线的船只,目前经营不甚理想,只能堪堪运营另外就是运输甘蔗的这艘船,目前业务还算正常,盈利很不错,但粤省方面现在多采用自己租赁船只,估计后续也会取消我们的运输业务本质上来讲,航线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我们船只过大,若是广州湾到西南诸省的船是一两千吨的船只,这样可以非常理想的经营。”
陈光良也明白这些道理!
目前西南诸省的物资,主要是从沪市或青岛、天津出发的船只运输,还轮不到广州湾来做交通枢纽。
他当即说道:“那我们就再购2艘一两千吨的船只,大船先作为非固定线路的运输,后面我自有安排。”
总的来说,拉完这一期的甘蔗,两艘5000吨的船本,便已经回笼了(以6.5万美金一艘的成本计算)。
这种回报效率,简直是非常非常的高,这得力于业务上的机遇,以及船只的捡漏。
吴浩高兴的说道:“好的”
两艘一两千吨的船只,固定航线从广州湾到西南诸省,恰恰合适。
接下来。
赵铁毅汇报道:“环球这边,主要是考虑第一二航线的挑战,招商局要真安排四艘三千吨的船只来,我们起码要受到两三成的影响。如果也能换掉两艘,用三千吨的船只作为其中一班的固定船只,情况可能好一些。”
都嫌船大。
固定线路的问题,一般竞争较大,业务比较稳定,所以沿海运输用三千吨已经足以。
至于5000吨以上的船只,那自然是非固定线路的最好选择,有时候接到一单活,恨不得自己的船能拉双倍的载重。
陈光良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