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白银帝国 (2/5)
; “嗯,我们也没有想着拉抚顺煤,毕竟环球航运的业务已经走上正轨。”赵铁毅马上见风使舵道。
陈光良倒是没有怪罪于他,毕竟只要管理上没有问题,这些都是小事情。
目前,环球航运七条船中:
第一、二航线的四条船,上半年业务还不错,获得利润约20万大洋,下半年只会更高;
第三、四航线的两条船,从去年10月开始拉甘蔗,为环球航运带来了45万大洋的利润,目前已经投入到固定航线当中——广州湾至香港、广州湾至西南诸省等。
算下来,环球航运在买下‘金峰号’后,账上的现金流还有差不多四十多万大洋。
与此同时,环球航运还准备买下一艘船,此轮扩张才算结束。
粤省第一制糖厂终于兑现承诺——首笔分红300万大洋,其中江南财团获得150万的分红,陈光良个人分到75万大洋的利润。
当然,这只是第一部分,方椒伯亲自去了粤省参与查账,制糖厂显示截止1932年7月,第一制糖厂获得的是409万大洋的利润。
剩下的109万利润,准备和明年一起分。
此时的粤省糖,已经登录上海滩,但还没有占领上海滩,所以下一个榨糖期是很关键的。
就目前来说,江浙财团的投资这一笔,总分红不会低于300万(投资200万),所以不可能亏损。
粤省方面最多是在1933年下半年,将其它五个厂作为主力榨糖厂,将第一制糖厂作为后备榨糖厂,这样来减少分红。
不然,就得陆续向江浙财团分红,毕竟现在江浙财团已经掌握监督财务的权利。
陈光良也没有担心太多,毕竟他还得了好处。
此时,粤省制糖厂的股东们,在香格里拉饭店聚餐,当然孔祥熙并没有出席,而是派出孔家的商业管家。
方椒伯刚刚回沪不久,他是监督粤省第一制糖厂的代表,比较有发言权。
“我们已经和粤省方面达成协定,下一个榨糖期的分红,不能低于300万。粤省方面也是已经同意。而且,粤省今年最多建立好三家工厂,加起来是2500吨的日榨甘蔗能力,产量增加2.5倍,但第一榨糖厂的生产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张元济感叹的说道:“陈先生为华夏糖业做出巨大的贡献,每年可以为国家省下数千万两的流出资金,粤省方面却总是在分上不公开,让人觉得不甚好。”
预计今年(1932)粤省的榨糖能力,将猛增至8万吨,算是第一个完整的一年。以每吨200大洋计算,那就是1600万大洋。
而到了明年(1933),这个榨糖能力还得翻一倍,达到16万吨,那将是三千多万的收入。
到了后年(1934),粤省六家工厂获利全开,能达到20万吨,再加上配套的酒精设施,一年就是5000万的产值。
而洋塘在1934年开始,恐怕就没有机会输入华夏,反而华夏有机会出口白糖。
陈光良谦虚的说道:“粤省虽然做得不甚光明磊落,但我们也知道那边毕竟还算是军阀,能赚到该赚的,也已经不错了。要我说,等明年分红过后,我们再将股权卖给粤省建设厅,免得受人制约,我们也算获得了丰富的回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