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继续弄他 (3/5)
变。
叶熙明业说道:“老板存进508万两白银,且还有个人大洋存款及关联公司的资金,存贷比依旧算比较低的。”
陈光良笑着说道:“我在平安银行存银的事情,你们可得保密,这可是我多年积攒的现金流。”
夏高翔、叶熙明立即表情认真。
“凡是客户存的资金,我们都是保密的。当然老板的存银,也只有少数技术过手,更不会泄露。”
“嗯,这倒是”
其实,陈光良之所以将这批银两集中在平安银行,是因为这些资金暂时用不上。
如今他旗下的五大核心资产——长江地产、香格里拉饭店、环球航运、长江出租车、平安银行,都没有负债和抵押。
而且,如今又有庞大的存款在手,可以说已经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白银暴涨’、‘美元贬值’这些,他可以抵押企业去获得‘美元贷款’。
民国的投机机会实在太多了,再加上如今陈光良影响力和实力也足够,赚钱已经是非常轻松的事情。
而如今,他的财富值也在2000万大关,算得上‘巨商’二字。
关键他不像其他同等富裕的家族,事业往往是集中在一处——或地产(周湘云家族)、或地产加实业(南浔四象等)。
陈光良的事业分散比较均匀——地产、酒店、交通、航运、银行、金融等,囊括方方面面。
且如今,他社会影响力高,人脉关系广,也是其他人不能比拟的。
这天,杜月笙邀请陈光良一起吃饭,地点选择在香格里拉饭店。
席间,杜月笙试探性的问道:“光良,这次这个公债,我实在看不出哪里有机会,能不能透露一点,让我有个谱!”
他习惯性有内幕性的操作,也就是稳赢的局面。
但事实上,此时的公债并无反弹的迹象,只能说是到了很低的位置,没有继续下跌的迹象。
陈光良笑道:“杜先生,你说现在这个上海,还有多少的投资机会,能比得过这6厘的公债?”
杜月笙笑着回应道:“你要说别人,我肯定说机会不多;但要是你陈光良,那赚钱的机会一定是很多的。不过你这样一说,意思是现在6厘的公债,以后肯定会被很多人抢着买了?”
果然很聪明!
不过杜月笙确实赚钱不太行,他赚的钱,基本都是灰色产业以及内幕消息。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所以说这个公债属于可以长期投资的项目,杜先生的中汇银行不就是可以买一些么,银行投资这个,也属于正常业务范畴。”
听陈光良这样一说,杜月笙反而兴致不是很高起来,长期投资项目不就意味着赚钱速度慢!
于是,他试探性的问道:“多长期?能涨多少?你总得给我透个底。我又不是不知道,当年顾竹轩在你建议下抄底地皮,就因为佣金尾款没有给,弄得现在被银行逼债。”
好家伙,这是直接揭陈光良的底。
陈光良苦笑道:“是他太贪心导致,地皮翻五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