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银行家 (2/4)
—某合作盐业公司因为水灾,损失巨大,牵连合作方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这个时候,陈光良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允许关键时刻,陈光甫可以动用存入到这家银行的100多万标金,并在舆论上表示了支持。
当然,陈光甫作为华夏银行界的‘摩根’,其本身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当家人有着深厚的关系,故这两家官家银行的当家人,不顾宋仔文的意思,进行了救助。
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经此一役,也损失了3600万的存款,信誉也受到一些打击。
众人跟随着陈光良来到总行营业厅,准备存款和参观。
陈光甫一眼就看出端倪,说道:“咦,还有女性的职员,看来这又是光良的创新举措?”
陈光良立即笑着为大家介绍:“由女性职员在门口担任‘业务顾问’,顾客一进银行,就能知道办业务的程序,提高了效率。而且女性职员不会让顾客觉得有压力,更有亲和力。”
大家纷纷露出笑容,但想法却不一定全部认同。
毕竟这个时代有很多人比较封建,认为你用一个女人招待自己,那是不尊重。
不过陈光良却不在乎,他要的是社会进步和文明。
当然,已经有女性企业家专门成立了一家女性银行——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由严叔和、谢姚稚莲两人发起集资20万元,在民国13年创办的。银行创办得到许多女性名流的支持,如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妇女部的主任严叔和、先施公司总经理欧斌的夫人欧谭惠然、现代女性运动的先驱张默君、中华医学会的创办人之一黄琼仙等等。
陈光甫则非常支持的说道:“这个创意很好,提高了服务不说,也促进了男女平等。”
陈光良客气的说道:“一点点小举措,比起大银行的服务,我们还要学习的很多。”
陈光甫作为业内权威人士,这一个月他已经见证两个好友成立银行——陈光良、刘鸿生。
此时他在心里也评价起这两人来,得出一个结论——陈光良的银行将办得最好。理由是:
第一,刘鸿生办银行的100万,还是抵押企业大厦,向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借的;反观陈光良,办银行虽然也是100万的资本额,但显然人家自身企业负债极小不说,本身还拥有丰厚的标金储备,是他见过的企业家中,能拿出现金最多的之一。
第二,陈光良在金融里的水平,也高过只是实业家的刘鸿生。
所以,他旗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要和平安银行处理好关系,‘拆借’方面的业务可以加强。
所谓‘拆借’,就是银行之间的借款,这在上海金融界比较正常。
到了晚上。
陈光良加班和平安银行的管理层,开了一个会议。
经理夏高翔说道:“今日我们的存款是122万3252大洋(四大公司的存款还没有到),其中最大的储户是严智多先生我们的第一笔商业贷款是给时代影业,金额是15万大洋.”
随后,叶熙明也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当务之急,是吸纳更多散户的存款,以及合理的放贷。”
银行嘛,人家存了钱,是需要支付利息的,所以就需要将资金贷款出去;
正常的存贷比,可以控制在40~60%,如果有雄厚的担保和实力,存贷比在70%~80%都可以。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