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国家和民族 (3/5)
这个股东的首肯,不然很得罪他。
陈光良说道:“按照开滦煤的涨幅,我们煤球也涨,毕竟成本在这里。”
他又不迂腐,该涨价自然也要涨,他们储存煤炭也是要成本的。
当然,涨幅不宜过高,随市就行。
捷瑞煤球厂所储存的煤炭,并不适合工厂,不然陈光良也就一并储存一些了。
谢蘅窗说道:“经此一役,我们在沪市的煤球,将更一步的垄断了。”
这个不算赚‘国难钱’,毕竟就是正常的价格波动。而且能保证沪市的煤球供应,已经是功德无量了。
捷瑞煤球厂一直用的是开滦煤,也未用过抚顺煤。
明年,捷瑞煤球也该给股东分红了,投资两年了,一分钱没有分过。当然,今年储蓄煤炭的资金花费不少,不然也就分钱了。
和谢蘅窗聊了一会,陈光良便心情不错的离开。
徐州的贾汪煤矿已经恢复生产,并且每个月可以给上海提供4万吨的煤炭,在各家媒体的报道下,总算为‘国煤’争光。
陈光良和刘鸿生的联手,也成为实业家们的典范。
有人就在报纸上分析过,贾汪煤矿的复工复产,对其他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当时的贾汪煤矿仅负债就就高达80万大洋,而且到了不得不停工的程度。
陈光良和刘鸿生不仅注入80万大洋用于贾汪煤矿还债,另外又陆续为贾汪煤矿争取到30万大洋的银行贷款,还打通各路关系,才有今天的成绩。
如今恰逢上海缺煤,可谓正值关键时刻的‘英雄’。
自然而然,铁路方面也给了绿灯,每日给予2000吨的额度,并下调了运费。
贾汪煤矿,成为政府和沪市的照顾对象。
不过陈光良却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大概知道明年沪市的煤炭不仅需求减少,而且中日停战后,抚顺煤、开滦煤纷纷倾销,到时候贾汪煤矿拿什么获利?
凡是主要靠铁路运输的煤炭,一定很难竞争靠海运竞争的煤炭,徐州到上海的煤炭,只能通过铁路。
所以,陈光良已经有想法——找机会将自己的股权卖出去。
反正名誉他已经得了,如果再能有一点利润,那自然就是完美了!
对,少做亏本生意才对!
陈光良来到沪南的‘时代影业’拍摄片场,自从4月‘时代影业’成立以后,一直在筹备《大侠霍元甲》、《精武门》两部电影。
当然,先拍摄的是《大侠霍元甲》。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王天北,此人自从《火烧红莲寺》出现后,他也跟风拍摄了不少武侠电影,包括《江湖二十四侠》之类的。
时代影业以发行500股新股的代价(即价值5万大洋),将其网罗至麾下,连同他原来的电影公司打包在内。
这也是陈光良的一个手段,即发行新股,来收购其他电影公司,减少自己的投资。
时代影业的片场,占地三十亩(租赁),通过半年的建设,如今已经初具规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