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公开 (2/5)
良客气的说道:“你可是上海滩知名建筑营造师,我们当然非常相信。而且你虽然在建筑商里算比较年轻的,但已经拥有建造高层写字楼的经验,以后说不定还得继续找你合作。”
杜彦耿顿时感觉陈光良虽然年轻,但言语谈吐都非常的低调谦虚,让人很是觉得有魅力。
随即他说道:“长江地产投资的香格里拉饭店,在沪市高层建筑上,也是赫赫有名。一旦建成,也将是沪市的地标性建筑。”
随即,两人很是‘志同道合’的聊起来,合同剩下的事情则是双方手下在沟通。
“杜厂主,上海的土质属于‘软土’性质,建造高楼颇为有难度,你们建筑师有着什么样的高招?”
杜彦耿少做思考便说道:“1928年才获得专利的Union Baustahl 52型钢,引进这种建造材料,当能解决上海土地松软不适应高层建筑的问题。”
目前沪市最高的楼房,也才十一层(华懋饭店),都还算不上真正的高层建筑。
陈光良当即说道:“这么说,以现在沪市的建筑水平,建造二十层高楼也不是问题了?”
杜彦耿点点头,说道:“没问题的!更重要的是,当前我们本土营造厂,已经具备修建这种类型的高层建筑。这些年来,现代化工业的引进带来了新型的建造体系,大跨、高层、钢结构等出现在上海建筑的构造中,我们本土营造厂也是充分吸纳外籍技术人员,建筑水准已经取代外国营造厂。”
说完,脸上有着一种自豪。
早年的沪市,很多地标性的建筑都是由外籍设计师、外籍营造厂来建设,如今本土人才纷纷留学过来,确实已经到了可以取代外籍营造厂的时候。
而本土建筑设计师和外籍建筑设计师,应该是各有千秋,而且一般外籍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地标性建筑更多,例如著名的‘邬达克’。
还有在‘打桩’工程领域,也是有英国的打桩公司占领着最大份额。
陈光良也有种身为华夏人的自豪!
到了三十年代,一切都变得更好了,例如后面的‘国际饭店’,那就是二十层的建筑大厦,总投资高达几百万大洋,由本土四大银行共同投资。
只可惜,要不是他知道五十年代后的形式,哪怕是冒着抗战风险,陈光良也想投资一个真正的‘地标性建筑’在沪市,名垂青史。
毕竟只要战后能拿回,暂时被没收征用也可以接受,就怕私有变成公有,将来拿不出来,这就是打水漂了。
别看陈光良已经投资了‘香格里拉饭店’,而且投资也高达100万大洋,但饭店本身可以经营到1937年,期间经营大概是五年时间,这个都已经差不多可以赚回本。其次,陈光良只需要在1936年底开始出售,还能大赚一笔呢!
风险不存在的,毕竟哪怕是从1937年继续经营至1941年(孤岛时期),同样也能赚钱。
“杜厂主,首笔建筑资金我们会准时在6月6日交给你们!”
“陈先生客气,在上海滩谁不知道长江地产的信誉。你放心,我们会在6月8日正式开工。”
“好”
送走杜彦耿一行人后,陈光良又和郭德明、陆元台在办公室里谈起工作。
现在是四个区域,在同时开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