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起飞前夕 (2/5)
要的是,这样有助于租界的税收增加!”
此时,他看出这些人还有些犹豫,毕竟没好处的事情,干嘛那么上心?
此言一出,财务局的官员特纳马上问道:“怎么增加,莫非按层收税,还能价税不成?”
放屁,那自己岂不是是在坑害同胞。
不过也可以看出来,洋人对于收税是非常重视的。
不然也不会发生:一些华界地区在用租界的水电,租界还想要向他们收税的决心;不过,这里面已经涉及主权的问题,所以市政府宁愿不让华界居民用租界的水电。
陈光良随后站立起来,发表了一番演讲:“当然不是加税,而是如果可以分层销售,那么可以大大的提高市场的购买能力,从而导致资本愿意投资更多的房屋和建筑。这样一来,整个地产市场更加的活跃,建筑投资的资金增加,房屋也增加,地皮交易增加,政府的收入自然也会增加。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工部局一个好事!”
两部门的官员和职员,纷纷露出认可的表情。
吴凯声也补充道:“既然法律没有说这样违法,自然其本身也是合法性的,现在唯一需要工部做的事情,就是从原来的一房一本房契,可以按照分层的多本房契,这里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如果是分单元出售,那一定是现在行不通的!
就拿公寓来说,一层还有很多单元,那样才会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包括公共面积的处理等。
前世的香港,是在1948年可以分层销售,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市场变动;真正是在1954年,霍英栋的‘分期支付’、‘分单元销售’才真正把地产激活。
最终,洋大人们商量一番后,由工务处的威廉回复道:“可行,等你们长江地产公司销售房屋的时候,我们工务局会给你们分层的房契。”
“多谢”
这就意味着,其他人还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洋人的地产公司,根本不会对这个‘分层房契’感兴趣。
他们要么用于出租,要么就是整幢出售,爱买不买,总归有人购买。
另外一方面,假设长江地产只是搞定‘分层房契’,也是释放不了太大的市场购买力;只有‘分期支付’配合‘分层销售’,才能取得最完美的结果。
回去的途中。
吴凯声就问道:“陈老板,我也有个问题,如果是分层销售的话,一层房屋的价格也是不菲。其实这对市场的改变并不大,但你为什么如此有信心?”
一层房屋,价格总得5000大洋吧!
前面长江地产的‘代建模式’,一层也是4000多的价格,说到底这哪里有‘突破’?
吴凯声最近研究了一下长江地产,确实没有发现分层对长江地产有什么好处?
陈光良笑道:“当然有,我们前面的‘代建模式’,说到底只是租二十年;而如今‘分层模式’就意味着业主拥有产权,仅是这方面心理作用,就有更多的人愿意投资。”
吴凯声恍然,随后说道:“有道理,毕竟一个是二十年后规还,一个是永久的家。”
分期支付,才是陈光良真正的杀手锏。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