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东方日报》创刊 (2/4)
即解聘黄炎培、陶行知等重要报人。仅剩下最后一条没有答应——由国党宣传部派员进驻报社指导。
在这期间,《申报》和总司令的较量,双方都各让一步,《申报》禁止邮递35天后重新可以邮递。
《东方日报》自然不会去做这种事,毕竟陈光良办报的初衷就是——不参与政治,做中立的报业。
甚至,陈光良报班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有必要,他甚至可以让出总经理职位,当然得他的目的达成后。
“陈经理,这是明天的《东方日报》创刊号,已经印刷出第一份来!”张静庐快马加鞭的来到总经理办公室。
陈光良随即接过报纸,略带激动的心阅读起来。
说实话,哪怕是《申报》、《新闻报》一年盈利最多不过二十万大洋,这点利润陈光良是看不上的,毕竟还要冒一些风险。
但他对办报却有着执念,或许因为他不是‘世家豪门’的出身,他仅仅是一个‘泥腿子’出身,这让他渴望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另外一方面,如今全国有一千多种报纸(很多都是地方性报纸),就好比是后世的自媒体时代;陈光良也希望凭借自己的理念,从这些报纸中脱颖而出。
还有一方面,陈光良将来总归需要一点自己的‘喉舌’手段,主要是商业上的需求。
所以多种原因导致,陈光良对办报一直情有独钟。
看着手中的《东方日报》,陈光良是非常满意的。
没有《申报》的张数多,但就内容来说,已经是《申报》的七八成,毕竟《东方日报》的新闻讲究的是‘文摘文’,内容短小精悍,涉及范围广。
“抓紧印吧,以后我们主要的发行就是《东方日报》,不要搞错主次!”
“明白”
《商报》现在只是带着发行,主要是邀请一些商业人士撰写一些文章,以及一些商业新闻。
短时间内,东方报社办两份报纸,还是有些紧张的。
所以,陈光良叮嘱大家一定要以《东方日报》为主。
“等等,记得在后天的报纸上,刊登一则新闻——《东方日报》创刊大卖,首次日销3万份。”
张静庐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随即才明白,老板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他们的3万份,是送给报贩、书店等的,甚至连老板的车行都得到2000份,说是给人力车夫推销。
所以这个3万份的水份很大!
当然,张静庐明白这是一种营销手段.
“好,届时市场一定会很震惊的。”
“嗯,这本身就是新闻。”
张静庐随即抓紧时间出去安排,动作都比以前轻盈了许多,这一次成功的希望很大。
1月21日,星期一。
凌晨,东方报社的发行部已经忙碌起来,虽然昨天下午已经邮递了部分(沪市周边城市),但沪市的发行都是凌晨需要分到各个报贩手中的。
由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