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洞鬣狗 (2/5)
一次挑战后,保尔看他的眼神立即发生了变化——
在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即使是再无畏的战士,也很难在完成一次挑战后选择继续行动,参与第二次挑战。
他们宁愿用自己的余生配合科学研究,为社会做些更有意义的事,也不愿早早献出自己的生命。
“锈蚀”项目选拔的战士均为万里挑一。
完成训练后,5000名参与实验者进入“锈蚀”基地,最后往往只有一两人离开,有时候甚至无一生还。
根据归来英雄的讲述可知,每人经历的挑战都不尽相同,有的考验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的考验忍耐力,有的考验适应能力,有的考验知识储备,总之不可能针对性地培养出万能的参与者进行挑战。
基地内那蓝光一明一灭,在常人眼中只是不到一秒的时间流逝,对参与者而言却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折磨。
许多人的生命就在短暂的闪烁中湮灭了,他们的父亲、母亲和妻儿朋友再不能看到他们的脸庞。
这是多么残酷的事,残酷到那些信仰坚定的高官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反而许以重利,吸引许多普通家庭渴望成为英雄的年轻人进行挑战。
正因如此,才衬托出敢于参与二次挑战者精神的宝贵。
即便在组织过十几次“锈蚀”项目的苏联,这样的人也不过一掌之数,其中每一个都举世闻名。
保尔沐浴在这些英雄的光辉中成长,从小就向往成为这样的人。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初次参与挑战竟然就能遇上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目光中不由流露出几分崇拜。
换位思考,假如他完成一次挑战,是绝对无法鼓起勇气再参与二次挑战的。
毕竟归来的英雄能获得的特权和奖励实在太动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不会因苦难而屈服,却有可能沉溺在甜蜜的海洋中无法自拔。
……
虽然对保尔小迷弟一般的眼神感到疑惑,陈舟的叙述却未中止。
分析到最后,他认为本次挑战的关键在于空投补给。
但空投补给不定时发放,因此他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应该围绕争夺补给铺垫,包括选取合适位置搭建临时庇护所,准备食物和武器,探索地形确认方位,如果有条件最好再搞个代步工具。
更新世时期的亚欧大陆能载人的巨兽为数不少,原牛、西伯利亚野牛、大角鹿、披毛犀、板齿犀等都有充当坐骑的潜力,能驯服的话,他们的机动能力将大大提升。
对此保尔表示赞同——
老前辈已经完成过一次挑战,见解肯定比他这个“新兵蛋子”有道理得多,况且即使站在搭档的角度,他也找不出什么毛病。
列出大致的行动目标后,陈舟又细致讲解了一下关于庇护所选址的事宜。
如果是荒野求生,为了保存体力,在这种昼夜温差大,常有大风吹过的地方最好选取避风的低洼,或是在森林内建造庇护所。
避风处能避免脂肪的消耗,利于打持久战。
但陈舟觉得,视野比避风更重要——
他宁愿牺牲掉一些体力,麻烦些,也要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