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巴西铁树 (3/4)
猪牛羊完全没法比。
如果在现代,这样的白煮肉陈舟吃两口就会毫不犹豫地给商家一个差评。
但在这里,哪怕再不满意,他也吃掉了所有肉,甚至还喝了两碗汤。
已经很久没有摄入优质蛋白质了,陈舟很清楚身体在渴望什么。
剥皮烧火烹煮,这顿饭前前后后吃了好几个小时,
收拾好厨具,看着晴朗的天空,陈舟不想继续待在营地中休息。
于是招呼来福,背起火绳枪,拿出十字弩,准备出去逛逛,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建造庇护所。
缩在帐篷里躲雨时,他早对庇护所的位置有了大致的构想。
首先,庇护所必须位于高处,就算不在山峰,也要在山腰。
高处视野开阔,便于登高远眺,第一时间掌握岛屿周围海面的异常情况,无论是土著还是往来商船,都得看得到。
尤其是土著,他们对其余人种的态度是赶尽杀绝,毫无怜悯之心。
住在地势低处的密林中确实隐蔽,但树木既是自己的屏障也是土著的保护伞,一旦被他们发现庇护所位置,神不知鬼不觉地摸过来,极有可能被生吞活剥。
与被动防守相比,陈舟更愿意将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高处空旷,没有遮挡子弹的障碍物。
只要提前上好铅弹,数百米光秃秃的坡地就是土著的死亡之路,即使三十名土著一齐冲上来,陈舟也有自信在他们跑到脸上之前击溃他们的士气。
但高处并不意味着要将庇护所暴露在敌人视线内。
考虑到做饭产生的炊烟和人类生火建造留下的痕迹,陈舟打算将庇护所的主体安置在山背面,同时在山脚林中建造一个烧炭窑,用以生产烟气小的木炭。
那样土著就无法从海上直接观察到庇护所,通过在山上建设的防御设施,借助望远镜,他却能远远地观察两侧沙滩,以寻找时机捕捉或主动攻击土著。
至于庇护所的类型,陈舟觉得最好的选择必然是砖房。
然而他现在距离开窑烧砖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因此只能现实点。
同样面临抗震问题的情况下,从建造时长,防水性,隐蔽性等角度考虑,最适合他的还是挖山洞。
木屋防水性强,隐蔽性差,建造过程长,尤其是大型木屋,光砍树搬运木材就要消耗一整年;
地洞挖掘快,隐蔽性强,防水性差,遇到雨季很容易变游泳池,只有山洞简单粗暴。
不过眼下还有个问题——他没有镐头,也没有铁锹和搬运砂石的运输工具。
熔炉八字还没一撇,指望它是不可能了,陈舟只能参照鲁滨逊的解决方案,准备找到那种叫“巴西铁树”的树木,然后截断一棵,慢慢雕凿几把镐头和铁锹出来。
在现代生活时,陈舟倒是听说过铁木筷子,铁木菜板,铁树开花,但从来没见过铁树长什么样。
而且鲁滨逊漂流记中提到的这种“巴西铁树”也未必就是他认知中的铁树。
茫茫林海,想找到特定的树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