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初次锻造 (3/7)
; 它的燃烧室与加热室使用的是非常传统简单的上下布局。
风室则与传统锻炉稍有不同——
加热后的空气有利于促进未燃气体充分燃烧,所以现代锻炉通常都有一个用于加热空气的换热器。
陈舟在设计锻炉的时候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将风室分成了上下两部分,借助燃烧区的余温先行加热空气,随后再把加热后的空气通过炉膛底部送入燃烧区。
锻炉的加热室是直通式结构,并无多余设计。
建造排烟系统时,陈舟倒是想过通过在总烟道中增添一条新通道,使烟气进入换热区,进一步利用燃料释放的热量。
不过风室中已有换热区,在烟道中再增添换热区总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倘若天气晴朗不影响室外工作,能搭建一座更大的制陶窑,陈舟倒有烧制一个方形陶缸,将其安装于加热室两侧,在锻造过程中顺便烧开水的想法。
可惜眼下条件不允许。
况且对于这个锻炉的实际表现陈舟心里还没底,便也不去想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只是专心致志地搭建这件可以帮助他走向铁器时代的“利器”。
……
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建造经验,如今作为半个“土木老哥”,陈舟搭建起锻炉还算得心应手。
不管是燃烧室还是风室,亦或是加热室都没难住他,只在制造风箱时遇到了一些麻烦。
由于不懂鞣制皮革,只在贴吧老哥那里学会了鞣制皮毛,导致他制造的风箱包边不严密,鼓动时总是漏风。
为此,陈舟甚至把珍贵的海豹皮都取了出来,用以代替羊皮,但改善并不大。
没办法,他最后只好将奥特曼皮套剪开,用橡胶材料混合铁皮包边,最终才达到了理想效果。
……
1662年3月17日。
历经一个多月的准备和建设,锻炉终于端端正正地摆到了锻造室外沿。
它整体呈方形,加热室悬于燃烧室之上,大约与陈舟腰际齐平,外层覆着一层白泥,看起来既笨重又结实,给人带来一种无法言表的踏实感。
……
提前切割好的小块金属整齐地摆在炉边的长桌上,漆黑发亮的木炭放置于燃料区。
挂在天花板下的油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还未点火,房间内便隐约散发出一股炽热的气息。
星期六和星期日站在陈舟身后,用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个新造的庞然大物,暗自猜测这个古怪的建筑是用来做什么的。
……
“点火吧。”
第一次尝试锻造,陈舟脑海中不断闪现锻刀大赛中那些老铁匠的锻造过程,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正在逐步加速。
是骡子是马终归要牵出来溜溜,无论他如何忐忑,如何畏惧失败,今天都得开工了。
将砸成小块的木炭平铺在炉膛内,往其内放了些许干枯的细枝,伴着打火机清脆的按动声,火焰开始蔓延。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