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厨房 (4/5)
舟认为还是值得信任的。
再度感受了一下金属块的重量,陈舟估计它的密度应该在铁和铜之上,在铅和金之下,再加上其氧化后独特的色泽,它的成分也就呼之欲出了——这是一块白银。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陈舟用火镰刮了刮金属块的表面,果然留下了几道浅浅的划痕。
铅的莫氏硬度是1.5左右,而银的硬度在2.5以上,铁的硬度最低也有4。
假如金属块是用铅铸造的,划痕会更深,这种程度的划痕,说明它确实是银。
至于往水桶里放银块的原因,陈舟觉得可能是为了净化饮水。
虽然他不知道用银杀菌最早起源于何时,但他老家有许多馆藏元代文物的博物馆,通过初高中时学校组织的博物馆一日游活动,陈舟了解到早在元朝蒙古贵族就会使用银质扁壶来保存马奶,使其不变质了。
想必在几百年后的欧洲,用银杀菌净化饮水也不算什么冷知识。
只可惜这块银子太小,而水桶又太大,指望它净化几升水可能都很勉强,别说这满满一大桶,着实有些强银所难了。
而且只有这个木桶中装有银块,另一个木桶底部空空如也,只能看到一个不太清晰的印迹。
陈舟合理推测,这个小银块大概率是轮换使用,在两个水桶里“轮番泡澡”,每隔几天就转移一次,以保证每个桶里的饮用水都消过毒。
不过在他看来,这更像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手段。
毕竟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水不干净,哪怕用了银块也无济于事,只是图心理安慰,让他们能说服自己坦然地喝下这水。
除了装水的大木桶,炉子左侧还摆着两张高木架,木架全都分成四层。
顶层堆着一排麻袋,其中一部分敞着袋口,可以看见袋内装有手臂粗细的长条面包。
面包整体发黑,表面带有密集的斑点,像是生了一脸雀斑,看着就让人没有食欲。
从上往下第二层摆着大铁壶,带把手的木杯子和浅木碗,几个铁刀叉,以及一把用于舀水的长柄大铁勺。
最下两层挤满了小木桶,陈舟好奇地打开了盖子,差点被喷薄出的怪味儿熏晕过去。
桶中保存着各种怪异的腌制食物,其中有油脂腌肉块;有盐渍豌豆;有腌蔬菜;盐渍动物内脏……
从桶内被㧟出的痕迹看,水手们日常食用的菜肴就是这些黑暗料理大杂烩,很难想象这一坨坨卖相丑陋味道恐怖的东西汇聚到一起会炖成怎样一锅“盛宴”,反正陈舟不敢尝试。
除了黑暗罐头,小桶里唯一有点正常食物模样的只有发酵奶酪。
但这种奶酪也不是陈舟所熟知的甜奶酪,而是更接近芝士的咸奶酪,除了发酵菌种带来的独特气味儿,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臭味,初闻有点恶心,适应了莫名感觉还挺香。
火炉右侧同样摆放着几个大号木桶,它们侧放着,摞成了三层。
桶盖上接了根可上下扳动的管子,管子朝上时无事发生,只要掰到下面,就会淌出酒水。
陈舟不常喝酒,无从判断这种桶装酒的品质优劣,只拿长柄勺接了几滴闻了闻,感觉除酒精味外,这种酒还具备特殊的甜香,料想味道应该不至于太差。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