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神通不敌天数 (2/3)
若不是于公弟子的身份在这里,许宣可能反手就把这个坑货给搞下去了。
没办法的圣父打算给对方上最后一课,先从最熟悉的圣人语录开始讲起,毕竟读书人最吃这一套。
只要开始辩经,这事拖一拖,拖到火气下去了,魔性平稳了,咱们就可以来个当头棒喝。
于是乎.
“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中庸》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百姓心中有着朴素的道德情怀,但是漠视此事发生是教化的缺失,是王道的缺失,是你们这些当官的缺失,是天子的
反正都有错,没有谁一开始就是坏人,就是好人。
着重批评了前东冶郡守的不作为,将乐县令的不作为,以及现东冶郡守的乱作为。
周举则表示圣人说的也不一定全对,圣人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我师于公这样的好人却被一旨圣意困在吴郡。我娘亲的孝顺感天动地,一样被冤杀在校场之上。
许宣都惊了,你之前虽然心有戾气,可没有这么叛逆啊。
虽然领悟出圣人不是什么都对的道理让人很欣慰,可用在本座的身上多少有些别扭。
“咳咳,那我再举个例子,在吴郡有个地方叫做桐庐,桐庐有个西门县令,他”
周举继续不听不听,表示个例不能代表全部。正所谓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我屮,这辩证法给你用的?!
宣大怒,拿出了各种针对读书人的必杀技,结果都被对方拒绝接受,还以一套自成体系的三观进行反驳。
别看周举之前有些口拙,道理也不甚分明。
可这几日煎熬之后硬生生走出了一条邪道,把儒家的道理重新整理出一套反着来的体系。
好消息,开窍了。
坏消息,开反了。
等到许宣进一步举例进行反击时他就一副我不信,不可能,你在骗我的态度。
“时间不早了,我要去动员百姓斩蛇去了。”
气的圣父是火冒三丈,这货心中执念已根深蒂固难以动摇,还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
任何入侵的知识都被无视,堪称是立体防御之大成。
难道这就是成长?!
认知僵化与确认偏误是本身就有的毛病,长期依赖单一信息源或思维模式,形成“认知茧房”。大脑为减少认知负荷,会主动过滤“威胁性”信息。
这就是周举登场时的大脑设置。
实际上许宣见过的大部分读书人都处于这个框架之中,就连他自己也很难逃脱这套规律。
只是应激之后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格外难缠。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