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孝顺传说 (2/3)
r /> 只见这气宇轩昂一身正气的汉子走了出来,朗声说道:“许师为崇绮教习,亦为于公好友,特为破除旧俗,铲除妖患,还百姓一个清明世道而来。”
点明自家来路,让书院背书,又扯上一张虎皮套在身上开路。
果然众人闻言议论纷纷,剑拔弩张的氛围消散了大半。
于公的名头还是好用啊,一辈子走南闯北的名望只要一抬出来信任危机就迎刃而解。
周举是自己拧巴,不想借用恩师的名头。
许宣这人从不纠结,他和于老头可是一起吃过饭的交情。
而且因为身在扬州,许教习也有了自己的传说度。
四周有消息灵通的已经开始说什么铁掌镇钱塘,文采惊三院之类的。
李家主闻之更加放心:“许大人快请进,我们还当是周郡守又.”
还是那个问题,周举到底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庭院中的紧张气氛消散,许宣走入屋中,弟子们紧随其后,一场误会终于化解。
其他人也都散开,看样子不是来拿人问罪的。
到了屋中几人一起商务交流了几句。
许某人更是及时改变了策略,流露了几分和周郡守不对路的立场,果然谈话更加顺畅。
之后话锋一转,表示要见见这个孝顺的李家女。
见家眷这个要求比较突兀,所以又扯了另一个大人物的名号。
“我有一个朋友乃是扬州别驾。最近准备升迁帝都,正好需要一些教化之功。”
懂的都懂。
这个时代对于孝之一字已经到了魔怔的地步,凡是能当典型的故事,无不让人瞠目结舌。
比如著名的卧冰求鲤,正是本朝前太保,睢陵公王祥的故事。
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
往前一些的哭竹生笋,也是当年吴国司空孟宗的故事。
母老病笃,冬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抱竹而哭。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那些当大官的身上都会挂上一条孝顺小故事。
甚至儒家还给孔子的弟子们每人安排了一个故事,啮指痛心,百里负米之类的。
于公就不提了,那就太多了。
为了父亲母亲干了太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连许宣在扬州吴郡之中也有了类似的孝顺故事,反正大众版本往上一套,谁知道真假呢。
大家需要正面人物有一层符合人们期待的道德金身。
凸显出孝道就是统治的基石。
只是想要传播深广且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就必须要足够神奇,足够劲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