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江南风浪大 (2/4)
br />
钱塘之所以会空缺是因为有两个顶级权贵的二代在争夺这个位置。
本来这点小官不至于,但谁叫碰上了呢,那就绝对不能相让。
说是孩子历练,实则是大人斗法。
其中一个叫做顾毗,顾荣之子。
出身江南大姓“吴郡顾氏”,算是个本地人。
顾荣算是当世名士之一,走的是世家之中的传统名臣路子,最是喜欢组合出道。
少年时和几位江南的俊杰组过“五俊”,前往洛阳后又和其他俊杰组了个“三俊”,可见此人对于俊的执念。
其子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只是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一同出道。
这样的人最是难办,也不好结交,因为他们真的认家世。
像许宣这样的再有才华也是理都不理,除非去当人家家臣,就算在家臣里也是最底层。
而且顾家和师教授也有些恩怨。
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既是形容他才情出众、品德高尚,如同琴瑟之音般和谐美妙,又如同龙章般五彩斑斓、尊贵吉祥。
又有赞扬其声乐之道的精深。
师教授偏偏看不上这种世家互相吹捧的音乐大家,二人曾经因此交恶。
当然也有师教授和沈山长这对好兄弟乃是草根出身的原因,这种鄙视链在上层非常明显。
所以顾毗想当钱塘县令,许宣是不愿意的。
而另一个二代也很麻烦。
荀勖之子,荀辑。
他爹也是个厉害人物,善于逢迎,被时人比作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贰臣。
和贾充,冯谿组成朋党,算是半个皇权派,以及半个后宫派。
但其为人谨慎,每有参预的国家大政,都闭口不言,不愿让别人知道他参与其中。
可见心思有多阴沉,咬人的狗不叫啊。
当然这位和师教授也有点恩怨。
其人掌管乐事时,又修正律吕,曾研制笛律12支。
这次的恩怨在于对方典校图书时把师教授留下的曲子没有排列进去,而且还多有鄙薄之语。
认为固守圣皇之曲或者惊鬼神之曲都是哗众取宠之辈。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师教授和他的好兄弟草根出身,和颍川荀氏根本没得比,也是一个看家世的。
目前钱塘县令之位暂时空置,等到二大世家斗法完成再说。
这.一地之百姓就这么被人放弃。这魔改的大晋,早晚要完。
而师教授得知两个仇人的儿子要来钱塘当县令,最近都没有脱衣服了,可见心情有多差。
琴也不弹了,就在琴坪上和许宣絮叨分享自己和那两家的恩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