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寒门出奇女 (7/11)
,小公子……”
“赔得起吗?”公子哥抬脚踩在柴捆上,“这鞋可是苏州绣的!”
刘娥突然挡在姥爷身前,草帽指着公子哥的鞋:“你的鞋踩了柴火,该赔我们的柴!”
公子哥愣住了,随即大笑:“哪来的野丫头?”他伸手去掀刘娥的草帽,却被她躲开。
“张屠户来了!”人群中有人喊。
刘娥回头,看见个膀大腰圆的汉子(40岁,系着油腻的围裙)提着杀猪刀走来,刀柄上还沾着血。
第十六场
外景·日·华阳镇屠户铺
张屠户将半扇猪肉挂在铁钩上,刀锋划过猪皮的声音清脆利落。他看着站在铺前的刘娥,递过块猪骨:“拿去熬汤,给你姥爷补补。”
刘娥摇头:“我们没钱。”
张屠户将猪骨塞进她怀里,粗声说:“拿着!我张老三送的,不要钱!”他的目光落在她磨破的鞋上,突然想起五年前那个自刎的传令兵——也是这样倔强的眼神。
刘娥抱着温热的猪骨,指尖触到张屠户围裙上的刀疤——那疤痕像条扭曲的蛇,从肘部延伸到手腕。
“张大叔,”她突然问,“你认识我爹吗?”
张屠户的刀顿了顿,猪血顺着刀刃滴落在木案上,发出“嗒嗒”声:“不……不认识。”
第十七场
内景·夜·姥姥家灶房
灶膛里的火光跳跃着,映得刘娥的脸忽明忽暗。她正在给姥爷捶腿,小手在他僵硬的膝盖上用力按揉。
“娥儿,疼吗?”姥爷问,声音里带着疲惫。
“不疼。”刘娥摇摇头,“姥爷,我想学唱歌。”
姥爷坐起身,拐杖在地上顿了顿:“学那做什么?卖艺是下九流的营生。”
“能挣钱。”刘娥的眼睛在火光中发亮,“我今天看到戏台上演戏,唱得好能得赏钱。”
姥姥端着猪骨汤进来,粗瓷碗里飘着油花:“娥儿,那不是正经出路。”
刘娥喝了口汤,烫得吐舌头:“可我想让姥爷有钱买药,让姥姥不用纺线到深夜。”
姥爷看着孙女被柴火熏黑的指尖,突然从炕洞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本手抄的《花间集》,纸页边缘已磨得发毛。 “我教你唱这个。”他翻开泛黄的纸页,“但你要记住,歌里唱的是别人的故事,脚下走的才是自己的路。”
十八场
外景·日·华阳镇集市戏台
十二岁的刘娥站在戏台旁的老槐树下,背着姥爷亲手做的鼗鼓(鼓面蒙着羊皮,柄上串着红绸)。她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裙,梳着两条麻花辫,辫梢系着褪色的红头绳。
“咚、咚”——她转动鼓柄,珠子击打鼓面的声音清脆悦耳。 “唱段《采桑子》吧!”围观的人群里有人喊。
刘娥深吸一口气,开口唱道:“陌上桑间三月暮,蚕娘煮茧……”她的嗓音清亮如溪,在喧闹的集市里划出一道清澈的弧线。 阳光穿过槐树叶,在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