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一九九七年 (3/4)
;“老陈,你是怎么做到的呀?这属实是牛逼啊!”
听到章济川他们几人的惊呼声,陈国华笑了笑,道:
“你们也都知道,霸王号空间运输飞船就是我设计的,当时我就想到过关于噪音这一点,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那么这艘飞船无疑是失败的.”
关于飞行器降噪问题,如果是参考劳斯莱斯汽车,那就太失败了,因为他们是利用增加汽车的重量来降低噪音的。
一辆劳斯莱斯汽车,除了本身的汽车架构之外,它本身的降噪材料大约是一百三十公斤左右。
这样的降噪材料,对于一辆汽车来说,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
但对于宇宙飞船来说,就非常不可取了。
所以,陈国华都是通过研发新型降噪材料才降低噪音。
所谓新型材料可不仅仅只是市面上的各种隔音棉那种材料,更多是从根源上降低噪音,比如龙渊号表面涂层,这一涂层本身就有降噪功能,它最少能够降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噪音。
在经过坚硬的金属隔板,噪音就能够降低到百分之九十五,最后一层则是龙渊号内层夹层,噪音到了这里,已经被降低到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还有就是发动机的噪音,这同样也是陈国华攻关的难点。
大家听完陈国华的陈述之后,才知道他到底做了多少工作和努力。
但直到此刻,大家依然无法理解,那就是机器人真的能够代替人脑,完成这么高难度的研发工作么?
“研发工作当然不是机器人完成的,而是在我设定的程序下,由嫦娥智能控制机器人,进行精准操控罢了”
陈国华闻言,顿时笑道:
“我之前就已经说过了,我开发出了一款能够操控到微米级别的机器人,加上嫦娥人工智能的控制,所以我才能够在它们的帮助下制造出了龙渊号空间运输飞船的.”
“当然,龙渊号上面的大部分技术,其实是靠我自己来完成的,而不是单纯靠嫦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嫦娥人工智能到了初阶中段这个智能水平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所以他刚才跟众人说的话,其实是有所保留的。
讲真的,在龙渊号的整个研发过程中,嫦娥人工智能帮他完成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工作。
他需要做的工作,只不过是完成一些相对困难的研发工作罢了。
大部分繁复的计算问题,都不需要陈国华去思考,他只需要抽样对其中几项实验数据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就可以了。
如果是结果出了问题,那么他就必须要推导重新来过。
可一项数据,比如说龙渊号空间运输飞船的引擎,它的极限飞行速度、耐温等各方面性能,都是可以数据化显示出来的。
如果这个引擎跟它的前任版本没有什么数据更新,或者更准确来说,它还是没什么两样的话,陈国华就要怀疑是自己的初始研发技术是不是出了问题。
但直到龙渊号空间运输飞船的试制机都完美地通过了各项测试数据,并且也完成了各项试飞测试工作,都依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就说明陈国华的技术完全没有问题。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