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五年后(求月票) (8/10)
bsp; 原时空的历史上,在一九七一年成立的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完全不同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只因为纳斯达克是完全电子化、没有实体的交易场所。
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采取做市商制度,做市商会提供大量竞买和竞卖的价格,计算机自动处理这些价格,通过电子方式向各地的投资者显示最优报价,买方卖方再也不用等合适的交易对象出现才能进行交易了。
并且在很短时间内,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就成为了纽约交易所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然而在这个时空,基于华烁电脑、苹果电脑等计算机的快速普及,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出现之后没多久,纽约证券交易所就主动拥抱电子化这个新时代了。
只因为从六十年代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已经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很短时间内,纽约交易所每日平均股票交易量就增加了两倍之多,达到了每天两千四百万股。
但在六十年代的纽交所,依然在用纸进行记录、结算、清算,而如此巨大交易量的文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了。
也正是因为六十年代末的‘文书危机’,迫使纽约证券交易所,在问题严重的月份里把交易日限制为一周四天、周三暂停交易,并且在一些不那么严重的时候,他们会提早结束交易。
可即便如此,文书危机并不仅仅只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问题,在这里进行交易的公司也都受到了影响,因为他们没办法获得完整的交易记录。
在六九和七零年这两年时间里,纽交所的成员公司当中就有两百多家因为被并购或者被清算而结束经营,非会员公司倒闭的数量更是难以计算。
这一切,都跟文书危机有莫大关系。
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华尔街之狼们在背后推波助澜,所以才会引发这么大的危机。
毕竟这种纸面的文书记录、结算、清算都是非常麻烦且繁复,并且还非常容易出现错误、被毁、被修改等潜在风险。
比如在六十年代末的时候,在混乱之中,有价值超过八亿美金的证券被盗。
因此,纽约证券交易所比原时空的一九七六年还早了四年,也就是在一九七二年便已经开始引入了指定委托单周转系统,次年又引进了更先进的电子交易系统,并放弃使用纸记录交易。
作为证券交易所的风向标,纽交所开始朝电子化改变,也在接下来几年时间内,影响到了伦敦、法兰克福、东京、港岛、花园城市等地方,纷纷开始进行改革。
这就是陈国华所带来的改变,加速了电子化的进程,现如今也更方便他。
“唉,可惜,没人知道我赚了这么多钱.”
办公室内,陈国华看着电脑显示器上面,他自己的私人账户里超过十二位数的银行卡余额,单位还是美金,一阵感慨。
为什么他在面对振华研究所的科研经费被削减的时候还能够那么淡定从容?
这就是他的底气所在,因为他很自信自己能够赚到很多钱,足以让振华研究所一直支撑下去,甚至比之前还要充足的科研经费。
那为什么他能够赚这么多钱?
因为时代不同了!
高科技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何况,陈国华所拥挤的科技实力远超这个时代,所以在这个世界经历石油危机的时候,他赚到的钱远超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