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一点六五亿、土星五号(求月票) (7/11)
/>
在已经拥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之后,更加患得患失。
因势利导这个四个字可不是说说就可以了,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这些都是未知数,且都是需要很好地考虑清楚的事儿。
现在的情况是,全球的经济贸易往来确实越发频繁,全球化已经不可逆。
不可逆归不可逆,华润公司已经参与到这场浪潮当中,但想要让内地也全面参与进去,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太多太复杂了。
在西伯利亚冷风过境的时间点,真心不适合。
因此,即便知道陈国华提的建议是很正确的,可有些困难和国情也必须得仔细研究考虑清楚。
邱宗岳无奈地摊摊手,道:
“国华,不是我们不想这么做,而是我们不能!”
仅仅不能这两个字,背后就代表了无尽的唏嘘和无奈。
领导们肩膀上扛着的责任比陈国华的要重得太多了,并非是领导们做事优柔寡断,而是每一个决定的背后,都牵扯了很多人,自然不是说想做什么事儿就做什么事儿了。
“行吧,领导,这一套就别跟我说了.”陈国华摇头道:
“提高生产力的办法不是没有,而是你们大概率是很难接受啊.”
“你先说说看,接不接受肯定需要开会讨论的”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
沉吟片刻,陈国华也懒得去计较那么多,便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提高生产力的三要素,不外乎提升劳动者素质。
众所周知,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他们的技能、知识和态度直接影响到生产力水平。
因此,针对这一点,陈国华提出了通过培训、教育和实践来提升劳动者的技能,同时激励和改善工作环境来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好吧,后面这一点,估计就是领导们无法接受的点了。
第二要素便是改进劳动工具和对象。
作为生产力的基础要素,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包括生产工具、原材料等。
其实,之前陈国华就已经完善了部分自动化生产线等更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马驹桥产业园那边的生产力水平其实并不算低。
也因此,陈国华现在已经无法通过改进先进生产线等设备和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了。
“真没有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了?”
邱宗岳闻言,却是忍不住打断陈国华的话,满脸失望地询问道。
后者没好气地说道:
“领导,我倒是希望有啊,可问题是我能够拿出来的技术和设备,那也得有人会用才行啊.”
“比如呢?”邱宗岳依然不死心地多嘴问了一句。
“以机器人为例子,我可以拿出相对先进的机器人,由5341工厂、985工厂等单位生产出来,但问题是软件这方面,那就不是那么容易完成编程的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