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答应还是不答应呢?(求月票) (2/12)
p; 也不看看陈国华在过去几个月的时间里,到底都干了啥。
黎曼假设的几篇阶段性论文、BSD猜想证明论文、偏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等等,这些数学论文,一看就知道不简单。
万一,假如,陈国华拿出来的这些论文,全都是真的,岂不是说没来参加报告会的人,都错过了见证历史的机会吗?
最重要的不是错过机会,而是没来的人,错过的是交流的机会啊。
现场听陈国华的报告会,绝对会有收获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一九五九年,白云城那次的报告会之后的一年时间内,超过一半的人都发表了四篇以上的数学论文。
而在此之前,他们一年都未必能够写得出两篇论文。
这就是区别。
虽说并不一定是陈国华的功劳,但也足以说明了报告会的重要性。
自然,类似周炜良这样的怪才,自然是不能够相提并论。
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数学家,跟他们自己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就好像陆家羲,原时空的历史上,他就是独自一人孤军奋斗,几乎是不跟外界交流的。
或者说是外界不想跟他交流,而不是他自己不想。
柯尔莫哥洛夫错愕了一下,笑了笑,没有继续追问了。
不管之后陈国华是否会兑现诺言,仅凭这一次的报告会,陈国华就已经赢麻了。
京城数学界的气候已成,外界想要阻挡,是没办法阻挡了。
相信要不了十多年,京城很大概率将会成为新的数学中心。
其实现在的京城也可以说是数学中心了,只不过,除了陈国华之外,也就埃尔德什等寥寥几人拿得出手,其他都不行。
何况,陈国华也好,华罗庚、吴文俊他们也罢,都不是纯粹搞数学理论研究的人,所以算不上吧。
在柯尔莫哥洛夫坐下来之后,此次报告会的学术提问才正式开始。
十五分钟的提问,一闪即逝。
从现在开始,报告会就彻底结束了。
如果往后再也没有人能够找出瑕疵,那么论文便彻底定下来了。
从大礼堂走出来的陈国华,迎面碰到了邱宗岳。
“国华,走,急事!”
又有急事?
陈国华那叫一个无奈啊,他好不容易开个报告会,算是勉强给自己放个假。
毕竟给人上课嘛,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而在实验室里面,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脑子一天到晚都要转很多很多次。
估计每天的脑细胞都要死掉不知多少亿呢。
因此,陈国华还是觉得站在讲台上讲课,更好一些。
汽车上,陈国华这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