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涅槃和回家(求月票) (10/11)
; 但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跟那些愿意花大价钱收买人心的资本家相提并论。
而甭管如何,只要密切关注,那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等陈国华处理完这些工作之后,他这才开始进入正式的科研工作。
“老陈,我们已经完成了深紫外光刻机的所有研制工作,包括你之前提出来的侵入式深紫外光刻技术,我们也已经在前段时间攻克了.”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出七纳米芯片,尽管这样做会增加成本,良品率也很低,但这个技术我们确实已经完成了”
听着章济川的汇报,陈国华闻言,顿时微微一笑。
前者是负责光刻机实验室的研究员,通过一两年的技术突破,现如今也掌握了深紫外光刻机的大部分技术。
要知道,深紫外光刻技术是制备十四纳米芯片的必备技术,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道坎。
至于章济川刚才说的侵入式深紫外光刻技术,这东西确实可以完成七纳米制程,但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
通常来说,这玩意儿就是实验室技术,并不能作为工厂的生产技术。
这一点,就好像是贝尔实验室里的很多技术,它只能是实验室技术,无法进行推广。
原时空历史上,很多黑科技,提前二三十年,甚至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然而想要真正落地这样的技术,却又遥不可及。
因为技术想要推广,成为民用技术,那就必须具备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降低、便宜好用这三个特性。
如果达不到,那就被淘汰,或者只能继续优化了。
“所以,老陈,我想问问你,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极紫外光刻机的研制工作?”
听到章济川十分期盼的语气,陈国华顿时乐了:
“你还盯着这玩意儿呢?我不是早就跟你说了嘛,极紫外光刻机技术,最少最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而且我们现在有十四纳米制程技术,暂时已经足够我们使用四十年了”
目前西方的光刻机技术发展速度,跟原时空相比,尽管已经加快了差不多十年左右。
但是跟振华研究所相比,还是落后了超过五十年。
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层级,没办法比较!
也因此,陈国华并不急着研发极紫外光刻机。
这个技术,他是可以随时拿出来的,如果他要是全力以赴地研究这门技术,那么绝对可以在五年内完成。
但现阶段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技术,优先等级应该排在很后面。
被拒绝之后的章济川也不生气,而是等会议结束之后,找薛晋权、顾小凤等人进行商量。
薛晋权是负责光学仪器实验室的,顾小凤则是准分子激光器实验室的负责人,还有其他几人则是各自实验室的负责人。
而想要实现极紫外光刻技术,那就必须要构建具有几十万个零部件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用来实现制造极紫外光。
同时还需要研制出一块特殊的镜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