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让人绝望的难度 (11/12)
nbsp;“按照你这么说的话,那么有没有可能把这样的技术拿出来钓鱼?”
“不行!”
听闻此话,陈国华毫不迟疑地拒绝了。
拿出来又如何呢?
那只老鼠能够藏得这么久这么深,怎么可能会那么傻?
再说了他一早就说过了,光刻机这样的设备,最好就不要被老外知道,否则的话,他们按图索骥,很快就会追上来了。
陈国华可不会那么自大,认为这些设备名称即使是被IBM公司他们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
呵呵,人家可是有贝尔实验室、诺思罗普研究和技术中心、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等众多国家级实验室啊。
这些都是原时空历史上,参与过光刻机等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实验室。
换句话说,他们这些实验室的研究员,只要有了方向,不出几年的功夫,绝对可以弄出来一台光刻机。
可能刚开始的光刻机,技术也还差一点。
但只要商业上面的运营没有问题,他们就可以逐步地改良,达到运营企业的要求。
人家有资金和人才,技术也不缺,研发起来的话,真的就只是差时间罢了。
所以,陈国华怎么可能主动去暴露呢?
即便是用来钓鱼,那也不行。
毕竟对方要是不咬钩的话,岂不是又要白忙活一场?
邱宗岳闻言,也不觉得失望。
或许,在他看来,陈国华之前认为的这只老鼠,其实根本不存在。
否则的话,时间都过去那么久了,却没有任何的迹象。
并且交付给IBM公司的芯片,也陆陆续续完成了。
意味着,那只老鼠又错过了一次泼天的富贵。
“既然这样的话,那我就不打扰你了。”
“你以后要是有什么研究计划,一定要先通知我,还有要及时告诉我关于电的消耗问题,否则的话,到时候你可能都搞不掂”
陈国华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邱宗岳离开之后,他就马上去了发电机组和输电设备实验室,看一看目前的研发进度问题。
内地这边,第一个‘电网’还是在一八八二年的魔都。
其实严格来说,当时这只是一条低压输电线路,还不能算是一个电网。
直到一九三六年,随着电厂装机容量的增大和供电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万伏以上的高压输电线路,电网才逐渐形成。
随后就是一九三七年了,当时的东京为了掠夺东北资源,出现了内地第一条最高电压等级为两百二十千伏的跨省高压电网。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一九五四年那一年,莫斯科《真理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条来自内地的消息:
由内地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第一条两百二十千伏输电线路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