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如期而至(求月票) (6/12)
p; “对于我们振华研究所来说,其实最缺乏的反而是技术员、研发人员等”
“我们造飞机也好,或者造其他设备,在振华研究所这边,都是由我来领头,分配任务,解决技术问题,攻克难关”
戴希璋顿时大吃一惊,瞠目结舌道:
“难道这么多的科研产品,都是这样研制出来的?”
好家伙!
按照陈国华的说法,那么振华研究所产出的大部分产品,都是他一个人占据绝大部分功劳啊。
太令人吃惊了!
尽管之前,戴希璋就跟陈国华接触过好几次,知道后者是一个学究天人的超级天才。
但他还是低估了陈国华的实力。
“也不完全是这样,我就是引导作用,大部分工作还是由研究员来完成的。”
陈国华谦虚了一下,接着说道:
“戴教授,我对航空发动机这个项目是有我自己的规划的,今年夏天,等我忙完几个项目之后,也就是下半年,我就会启动航空发动机这个项目.”
“到时候肯定需要跟戴教授的九所进行合作的,还希望到时候戴教授能够鼎力相助。”
戴希璋闻言,顿时大喜。
他直接就点头答应了下来,只不过未来他是否会后悔,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目前而言,陈国华是没有心思和时间去顾及这些项目的。
时间飞逝,转眼过去了两天时间。
薛亚军已经渐渐熟悉了振华研究所的工作节奏和风格,慢慢融入了进来。
对于一个刚入职的新人,薛亚军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最起码他对振华研究所里面的很多规矩,还是不太懂的。
而且他是一个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人,要改掉以前的一些工作习惯,重新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毫无疑问,也是一项挑战。
但他必须尽快融入进来。
融入工作的最好办法,那就是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比如多跟侯思和沟通,做后者的思想工作。
毕竟马上就是五一假期了,到时候侯思和需要回去跟刘驰静见面。
那么到时候如何开展后续的工作,这一点十分重要。
此外,那就是抓捕到刘驰静之后,后续的工作又如何更快地进行,抓到刘驰静背后的大鱼,更加关键。
并且还需要有备案:万一刘驰静没出现,怎么办?
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陈国华并没有参与这些,甚至他只知道结果,不想知道过程。
万幸的是,赶在五一假期到来之前,林志武他们已经突破了技术限制,把成品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二。
意味着,并不需要多少时间,振华研究所就可以提供足够数量的芯片进行交货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