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对抗全世界(求月票) (5/12)
“嗯,工人也不是什么七八级技术工人,要来也没用.”
陈国华点点头,继续说道:
“至于闵教授他们,还是让他们从哪里回哪里去吧,我们振华研究所不需要他们。”
“顾克铮就让他去其他光学仪器厂吧,相信他应该改过自新了.”
“向叔宝、钱伯荣,还有王二虎、李大毛他们,就让他们回金陵去吧,金陵那边也可以开发一下照相机等技术.”
有舍有得,这就是陈国华的想法。
没有必要把什么都攥在手里。
振华研究所的主要目的,还是搞科研,制造层面的工作,就交给其他单位了。
而且这些单位最好是军工企业,而不是其他普通工厂。
现如今,陈国华就希望保持振华研究所的纯粹性,只是搞科研,只跟军工企业合作。
其他领域的话,就尽量减少接触了。
钢铁厂这样的单位,陈国华现在还没办法摆脱。
但,明年之后,振华研究所肯定是要有自己的合金材料研究所的。
到时候就要从其他工厂那边,抽调几位七八级工人过来了。
对于很多工厂来说,七八级工人就是定海神针的存在。
但在振华研究所,他们就只是普通的研究员。
陈国华对他们的要求也很低,不需要有多少创造能力,只需要能够严格执行好他提供的技术方案,那就没问题了。
“那这些大学生你全都要调到振华研究所里面吗?”
“不!”
听到邱宗岳的话,陈国华直接摇头,道:
“振华研究所在城里的香饵胡同还有一处单位,他们全都来这里搞理论研究好了”
“不过,我希望领导能够帮忙协调一下,把香饵胡同隔壁的两套四合院的居民迁移出来,振华研究所需要在这边修建一栋大楼.”
之所以要这么干,主要还是香饵胡同这边的房子,估计都是清朝很早期的房子了,早就十分破烂了。
几乎相当于危房!
如果是到了七六年,那么首先倒塌的绝对是香饵胡同这样的房子。
再不济,今年再来一次特大暴雪,指不定这些危房就要危险了。
所以,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还不如直接拆掉,然后另起房子呢。
至于说筒子楼?
陈国华是不太喜欢这样的房子,起筒子楼,还不如修建莫斯科式的那种房子呢。
京城的冬天是极为漫长的,有四五个月呢。
所以,居住在工字型这样的楼房里面,肯定比其他楼房要好很多。
而且现在也十分流行这样的房子,比如外交部那边的红色工字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