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每秒一千万次(求月票) (10/12)
对我们振华研究所来说,不是问题。”
“如果二部他们能够解决电力系统供应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给他们安排一台这样的计算机,但原材料等方面的事儿,需要他们自己解决.”
“另外,领导,我们振华研究所的供电系统要进行更新换代了.”
除了提及这一点之外,陈国华还提到了扩建研究所的事儿。
简单来说,那就是需要大学生!
中专生和高中生这样的人才,陈国华并不想要。
如果是成绩还不错的高中生,也可以勉强考虑。
而现在,陈国华直接盯上了今年刚上大一的北大新生。
北大的新生有很多,数学、物理等好几个专业的学生,陈国华不想要。
不是他不想要,而是不敢。
但其他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他就很有兴趣了。
还是兼职研究员的那一套教研结合方案,只不过,这一次的规模就有点大了。
最少是五百人的规模。
如此多人的规模,就必须分为两个方向了。
陈国华的规划,就是通过考试来确认他们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
比如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全方面的考核,以及对电力运输、计算机编程等层面的了解。
等到了明年下学期,陈国华就会直接在北大开一个计算机编程专业,不学其他,就只是学习编程。
这个专业是必须要尽快安排上来了,否则的话,等到符合要求的计算机都出来了,却没有可以使用的编程人员,那就难办咯。
薛晋权他们这些人,陈国华并不打算再给他们灌输编程内容了。
没必要!
他们就是陈国华培养出来的在计算机硬件层面的研发人员,就没必要参与到软件层面了。
学太多,容易混乱,甚至让他们的研发水平下降。
那就得不偿失了。
邱宗岳听得脑袋有点大,又是搞发电厂,又是搞什么编程、什么电力运输,他都有些迷糊了。
只因为这些都触及到了他的知识盲区。
“国华,你说慢点,编程是什么回事儿?电力运输不就是牵一条电线的事儿吗,还用得着专门研究?”
陈国华闻言,顿时呵呵一笑,道:
“领导,您看看我这台显示器,上面这些敲打出来的代码,就是在编辑程序语言,就是要给这台电脑安上系统程序.”
“您说这样的事儿,是不是应该要专门开设一个专业来学习?要知道在未来的话,软件开发是一个比硬件开发还要更加庞大且系统的工程,比我们现在的工业系统都庞大得多呢”
嘶!
此话一出,邱宗岳倒吸了一口凉气。
两只眼睛瞬间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