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四种办法(求订阅) (11/12)
/>
其实,此时的陈国华,仍然在思考着问题呢。
现在听到对方已经明着询问了,他便知道自己不能再思考下去了。
于是,他便放下筷子,道:
“汪书记,我也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什么也不懂,刚才我也不是有意憋着不说话,而是我正在思考您刚才说的建议这个问题”
“其实来之前,段书记就跟我简单聊过贵厂目前的情况”
“另外,我母亲特别喜欢看报纸,我大嫂也是,所以我也有关注报纸,注意过去一年的时间里,报纸上面关于京城钢铁厂的钢铁产量这件事.”
事实上,钢铁产量是从五七年开始,就一路在飙升。
这背后涉及到了大国战略的问题,深层次原因暂且不说,但钢铁产量提高的同时,需求量也一样在提升。
不仅仅像是北汽制造厂这样的单位继续更多的钢铁,就比如说江城那边的长江大桥、火车、军工企业的大炮等等。
几乎是全国各地,都需要庞大的钢铁来应对日益高涨的需求。
特别是去年八月份的时候,全国都掀起了炼钢大热潮,其实也说明了这个时期的内地,真的很缺钢铁。
“所以我知道贵厂每年的钢铁产量指标肯定很高,那么最迫切的需求,应该是提高生产力”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汪兆惠顿时感觉遇到了知音,便殷切地看着前者,追问道:
“那么陈同志您现在是有什么建议呢?”
“汪书记,我现在就是在纠结一个问题,贵厂有多大的魄力呢?”
见陈国华这么说,包房内的众人,全都惊愕不已。
汪兆惠挑眉了一下,询问道:魄力?这怎么说?
陈国华竖起四根手指,道:
“针对京城钢铁厂的情况,其实我有四种解决办法,如果能搞掂其中一个,那么应该是可以较大地提高目前钢铁生产效率的.”
四个?
段云平、汪兆惠、熊大福等人全都瞪大了眼睛,特别是汪兆惠等人,直接惊呼了出来:
“真的有四种办法?”
反应过来自己问了个傻问题之后的汪兆惠,立马清了清喉咙,改口道:
“陈同志,我是想问,您说的这四种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
难怪刚才陈国华询问自己有多大的魄力,难怪刚才陈国华一直纠结着不吭声。
合着真的是在憋大招啊?
他们京城钢铁厂想了那么久,也就那么一两种办法,而且大部分都很难实现。
主要原因也简单,一来是技术不成熟,二来是设备不支持。
这个阶段的京城钢铁厂,其实大部分设备都是进口来的,嗯,从北方那边过来的。
其实现在的钢铁厂,还有不少北方那边的工程师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