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打发(加更求票) (8/12)
问题。”
陈国华笑着接过了资料,随手翻了一下,算是有点难度,但也还好。
反正这个时代的计算数学专业,也都在限定的范围内。
尽管跟他上辈子学习的编程专业,有很大区别,可技术嘛,都是可以学习的。
他现在欠缺的就是强大的数学能力了,准确来说,是培养强大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这也是他迫切想要成为华罗庚教授的博士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他退而求其次,在北大也能找到很不错的数学教授,作为他的老师。
但终究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接下来几天,他都在工作、学习当中度过。
期间回了一趟北大,不是去装逼,而是回去找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聊天,培养感情。
其实他不怎么常待学校,跟成时若他们的关系,真的很一般。
只是他偶尔回来一趟,却也足够让成时若他们这些同学,感到受宠若惊。
每次见面,除了唠唠嗑之外,就是聊一聊计算数学方面的一些知识。
尽管成时若他们还在打基础阶段,但能考上北大的人,他们的智商情商都不差。
所以,与其说是陈国华跟他们聊天,不如说是给他们开小灶。
比如一些晶体管计算机方面的研究,技术层面他不会说,但技术原理是可以聊的呀。
再说了,就算把技术告诉他们也无妨。
一来他们也不会到处去乱说,而且说了也未必有人能懂这些高深的技术。
二来嘛,他们本身就是北大学生,毕业之后,必定是由国家安排工作。
无非就是几个方向:部委、中科院、北大、军工单位等,地方或者其他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他们能更早接触这些技术,对他们来说,反而更好。
特别是未来进入中科院工作之后,还能更快地融入这个研究所,更快地度过最初的阶段,为科研提供助力。
三来,他们也都不是傻子,当然知道陈国华提的这技术原理是什么。
怎么可能轻易说出去呢?
而且陈国华几乎是明着跟他们说了:毕业之后,跟我混!
要不然,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示好呢?
再者说了,陈国华都那么成功了,犯得着跟他们示好么?
除了这些事儿之外,就是配件研发车间这边,终于把混料机给检测好了。
但为了避免再次的事儿发生,马云禄他们又制造出了第二台混料机。
就因为这个,陈国华还跑去跟段书记申请材料。
毕竟之前给到配件研究车间的材料,都是固定的,不可能有太多。
搞掂混料机之后,纤维科研所这边,也终于可以开始上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