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四款发动机(求订阅) (11/12)
/>
“不过,我们北汽目前开展的项目太多了,如果想要完全研发这四款发动机,其实没必要现在”
主要是他自己没有时间。
等他回到京城之后,除了需要参加北大的期末考试,还需要回中科院点卯。
并且配件研发小组和设计部的小组,都需要他带,更别说段云平还说了,等他回去之后,就要开始纤维技术的开发了。
项目太多了,饶是陈国华年轻力壮,一时间也无法分身啊。
如果单纯靠第二设计部的话,时间肯定需要不少。
就这样,还不如等一汽自己搞出来,然后直接要现成的呢。
至于说如此一来,功劳算谁的,就看段云平和薛亚军他们这些领导,舍不舍得去争取了。
“只能这样么?”
薛亚军闻言,明显有些不满。
这本来就是北汽自己的功劳,但现在好像只能拱手让人了。
毕竟按照今天赵务民的说法,技术交换之后,他们一汽就很有可能要去生产另外两款发动机了。
对于汽车制造厂而言,研制发动机本身就是必然的任务。
何况,陈国华提出来的这两款发动机,设计图纸和技术都已经非常完善了。
只需要技术工人照着图纸制造出来就是了。
尽管只是这么一步,但也不是谁都能造出来的。
一汽却绝对有这样的实力,并且能完美制造出图纸上面的发动机呢。
“领导,这没有什么好遗憾的,努力过就可以了呀。”
陈国华微微一笑,四款发动机而已,就算一汽全都造出来了,那只会对这个国家的工业实力有帮助。
也会让上面的领导更加重视汽车工业。
当然了,属于北汽自己的一份功劳,上面的领导也不会看不见。
更别说北汽就在京城,在所有领导的眼皮底下,真以为靠这鬼魅魍魉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吗?
怎么可能!
等都一汽制造出来之后,北汽就可以拿着这些发动机,直接安装在新的汽车上面就可以了。
反正在五十年代,技术很重要,但也不是那么重要。
计划经济时代嘛,很多时候,还是技术共享的。
就好像这次北汽前来一汽学习交流一样,一汽不乐意,但也必须执行。
至于为什么陈国华之前不直接答应赵务民提出的由他们一汽提供材料和技术工人,让前者来指导制造生产。
原因自然是归属问题,涉及到了荣誉、利益分配等层面了。
如果只是赵务民他们借鉴技术图纸这些,那就没什么了。
接下来几天,都是学习交流的过程,并没有什么好说的。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