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经费(求订阅) (3/8)
sp; “是的,领导,我是希望您能支持我,我敢保证,您让京城塑料厂那边的科研人员,直接按照我计划书上面的配方进行研发,我保证不出一周的时间,就可以研发出来了.”
陈国华十分笃定地说道。
这些塑料薄膜的配方,那都是现成的。
按照原时空的轨迹,六二年这一年,西山农学院的一位农家子弟赵鸿钧就会给轻工业部的领导提出建议。
然后第二年,也就是六三年,农业地膜就面世了。
因此,陈国华现在不过是提前几年罢了。
“那你上面提出来的科研经费就一千块钱,这真的够吗?”
薛亚军点点头,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对此,陈国华十分耐心地给出了解释。
这科研经费的大头,还是塑料薄膜的研发和制造,剩下的话,就是购买木材或者说蜂窝煤这些。
毕竟温室大棚这东西,陈国华需要给大棚进行加热。
否则的话,京城零下十来度的气温,那蔬菜不都冻死了嘛?
现在是十一月初,气温还只是零上三四度左右,还不算寒冷。
可进入十一月中下旬,特别是小雪过后,那气温老低了。
“那行,没问题,这个项目,我批了。”
听完之后,薛亚军沉吟半晌,直接就批了。
也不用开会,毕竟科研经费也就是一千块钱而已。
何况,这些钱的大头,也都是购买塑料薄膜和蜂窝煤等东西,大棚使用到的竹架等物件,那都是现成的。
不贵!
“对了,领导,这个塑料薄膜这一块,就麻烦您安排人跑一趟塑料厂那边,我就不去了。”
听到陈国华的话,薛亚军顿时诧异道:
“这京城塑料厂就在一公里开外的地方,离我们这儿也不远,你不去跑一趟么?”
“再说了,你才是技术员,你去的话,不是能说得更清楚么?”
前者郁闷不已,只好坦白地表示,他跟京城塑料厂不合。
不合?
这一下子就勾起了薛亚军的好奇心。
毕竟在他跟陈国华接触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后者都是很好说话的好好先生。
或许他是领导,所以陈国华不是讨好谄媚的人,但也是与人为善的好同志啊。
比如陈国华跟华居佐这些研究小组成员,又比如跟保卫科、设计部等同志,都没有听说过跟谁不合的事儿。
即便是从配件研究小组离开的邓韵秋,那也只是因为工作,私底下的时候,陈国华还跟对方打过一两次招呼呢。
很快,薛亚军便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也因此,老薛高兴之余,也挺生气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