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野心 (2/4)
四不露’……”
所谓三山,即座山、关门山、迎门山。
座山,就是河谷上游产金子的山体,也就是岩金矿脉所在的地方,它以高大和马牙石多为特征。
马牙石,也就是石英石的俗称。
老辈人认为,有座山在的河谷,形成砂金矿脉的可能性更大。
迎门山为河谷转弯处的山体。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一条河水奔流下来,前方直来直去的河道被山体所挡,出现了弯拐,水流速度势必大幅减弱,河水里所携带的泥沙、砾石自然会因此沉积。
而关门山,则是河谷中的钳形山体。
这其实有点类似于迎门山。
只是,迎门山是直接阻断水流,出现大的河湾。
而关门山则是像张开的老虎钳,斜着咬进河道,像是要把河流给关上一样,形成一个V字形的大山坳,成就金子富集地。
通常情况下,在关门山的上方或是迎门山的前方河谷里,都是砂金的富集地段。
老辈人又把关门山和迎门山称做“不露嘴”和“不露口”。
这就不得不说到“四不露”了。
在老辈人的经验中,好的砂金富集地,讲究沟前不露口,沟后不露堵,沟中不露风,全沟不露骨。
不露堵,指的是产金山够高大。
不露风,又称为不露腰,指的是产金砂的河谷两边,山势要比较高大,风好似刮不进去一样。
而不露骨,则是指河床底部的岩石不外露,表明河谷还在处于堆积阶段,有源源不断的含金泥沙在淤积。
不过,事情也没有绝对。
就像前段时间,山里下了大暴雨,涨了大洪水,河流下切的厉害,就有不少地方曾经淤积的泥沙被冲刷带走,露出了河床底部的岩石、石板。
但总有些地方,淤积的泥沙不容易被带走。
周景明一根烟抽完,也将这些老辈经验简单说了一遍,但就这点东西,对于彭援朝、李国柱、徐有良他们这样干过淘金有些时间的老客来说,挺好理解。
但对于今年才来淘金的新手,去的地方少,见的也少,听起来还是有些费劲。
“咱们这次的矿点,就在钳子形的山坳里,前几年来勘探的时候,发现坡地上有不少混杂砾石、泥沙的堆积层,估计千万年前,河水流经的河床位置挺高,但随着流水不断地侵蚀、下切,河床的位置降低了,淤积多年后,又再次出现下切。
最直观的就是前段时间的洪水,直接将河床下切一米多两米的深度,甚至有的地方,被下切了有三米。
或者也有地质运动的原因,让那里形成一台台像是台阶的阶地。
当然,也有的地方不明显,常年雨水冲刷,山上的泥石顺水下来,集中在阶地上,填补,形成了缓坡,长上野草、灌木,也就成了现在的草场,让阶地变得不太明显,总之,咱们这次取料运料,不用穿水裤下水了。”
周景明遥遥看着那矿点的位置:“不是我吹,我选的那个矿点,就即使有百来个人,也够干上一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