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宿州巧解莺儿难 (5/7)
“分明是看人家姑娘好欺负,想讹诈!”
“真是丢人!光天化日之下竟干这种勾当!”
那老汉见势不妙,精心编织的谎言被当面戳穿,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又见陈慕之虽面带微笑,眼神却清亮坚定,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知道今日这讹诈是彻底进行不下去了。
他只得嘟嘟囔囔,手忙脚乱地收起那些碎碗片,连摊子也顾不上仔细收拾,骂咧咧地挤出人群,灰溜溜地跑了,连头都不敢回。
人群见无热闹可看,发出一阵哄笑,对着老汉逃离的背影指指点点,随后也渐渐散去。
绿衣少女这才彻底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她好奇地打量着眼前为自己解围的书生。见他虽衣衫褴褛,打满补丁的长衫下摆还沾着泥点,面有菜色,难掩疲惫,但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鼻梁高挺,尤其是那双眼睛,清澈坦荡,仿佛能映出人心,方才言语不卑不亢,逻辑分明,直指要害,倒与她常见那些或迂腐酸臭、或怯懦畏事的书生截然不同。
她抱拳行了个不甚标准、却带着江湖儿女爽利劲儿的礼,声音清脆:“多谢公子出言相助!小女子柳莺儿,不知公子高姓大名?今日若非公子,小女子怕是难以脱身了。”
陈慕之连忙回礼,动作略显生涩,毕竟原主的肌肉记忆和他现代的随意还在磨合:“在下陈慕之。柳姑娘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路见不平而已。倒是姑娘孤身一人,还需多加小心。”这纯是现代人的客套和关心,并无他意。
柳莺儿却杏眼微转,觉得这书生愈发有趣。她混迹市井,见惯人心险恶,世态炎凉,这陈慕之自身分明窘迫不堪,朝不保夕,却愿为一个陌生女子仗义执言,帮完忙后还不居功,只是提醒她小心……这年头,这样的“傻子”可真是不多见了。
她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符的感慨:“唉,谁说不是呢?世道艰难,人心叵测。小女子本想买些日常物件,不料遇上这事,险些被讹去不少银钱……幸得陈公子这般仗义执言,明察秋毫。”
她目光扫过陈慕之身后那担艾草和他满身的风尘,以及他虽然憔悴却依旧出众的相貌,心中一动,“陈公子可是初来宿州?看你们似要寻落脚处或采买物什?小女子对此地还算熟悉,或可相助一二,也算报答公子援手之恩。”
陈慕之心下微动,有本地人指引确能省去许多麻烦,但他身份敏感,犹如惊弓之鸟,不宜与外人过多接触,以免节外生枝,便婉拒道:“多谢姑娘美意,我等自行处置便可,不敢劳烦姑娘。”
柳莺儿见状,也不强求,嫣然一笑,宛如冬日里绽放的一朵红梅,带着勃勃生机:“既如此,便祝公子诸事顺遂。若日后有缘再见,小女子再行谢过。”说罢,再次抱拳,正要离去。
忽闻旁边一个洪亮如钟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惊喜:“莺儿丫头?你怎在此?跟这位公子是……”
陈慕之转头,见管二领着一个身穿短褐、腰别屠刀、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壮汉走来——想必便是管二那位在军营宰杀牲口的姐夫。
“是啊,你们怎么和这个小辣椒在一起?这柳丫头可是咱们宿州出了名的泼辣,连元兵她都敢跟他们顶嘴的。”管二在旁边接口说道,语气里带着几分熟稔和……不易察觉的敬畏。
柳莺儿见那壮汉,愣了下,随即笑道,露出两颗小小的梨涡:“胡师哥!我来买点东西,刚遇点麻烦,多亏这位陈公子解围。”她简单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尤其强调了陈慕之如何看出玉碗是赝品以及错别字的关键。
壮汉看向陈慕之,抱拳笑道,声若洪钟:“原来如此!某家胡大海,管二的姐夫,街坊都唤我胡屠户。多谢公子帮了莺儿!这丫头性子直,没少惹麻烦。”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