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精盐换取救命粮 (5/6)
nbsp; 陈慕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出什么意外,记得在元朝卖私盐好像是要杀头的。好在没过多久,韩十二就出来了,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手里紧紧攥着一大卷纸,脖子上还挂了一小袋粗粮面!
“换了!掌柜的试了,说是好盐!就是量太少!”韩十二把那卷纸塞给陈慕之,兴奋地直搓手,“俺们有吃的了,慕之哥!”
陈慕之看看手里那卷纸,竟然是万恶的中统钞。
元朝推行的是“以钞为本”的货币制度,并通过法律手段确立纸币的唯一法定货币地位。元朝纸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统钞(中统元年,即1260年发行)、至元钞(至元二十四年,即1287年发行)和至正钞(至正十年,即1350年发行),虽然也同步发行铜钱,但仍是以钞票为主,铜钱为辅,每次变钞,都将之前发行、与新钞同时使用的旧钞票疯狂贬值。
至正十年,全国财政赤字已无法支撑治河开支,统治者开始无限制超发至正新钞,当时有民歌嘲笑: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
虽然是已经钱不值钱的中统钞,但也是自己辛苦赚来的,陈慕之鼻子一酸,差点掉下泪来。这是他来到这个该死的元朝后,第一次真正靠自己的能力(和化学知识)弄到的钱!
两人不敢耽搁,立刻用一大叠交钞买了几个实实在在、没发霉的粗面饼子,又买了两碗热腾腾的粟米粥,蹲在集市角落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热乎乎、实实在在的食物下肚后,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简直超越了以往吃过的任何大餐!
暂时解决了肚皮问题,陈慕之看着手里剩下的钞票,脑子又开始活络起来。既然来了,总得要活下去,制盐效率太低,工具太差,而且那矿盐杂质太多,每次提炼都像在开盲盒,而且盐在元朝属于官府专卖,没有盐引抓住了是要杀头的。需要更稳定、更安全的谋生手段。
正在思考着,一个阴阳怪气的声音突然从旁边传来:
“呦呵,这不是韩十二吗?这穷酸书生谁啊?刘老头呢?”
陈慕之皱眉转头,看见一个穿着邋遢短褐、满脸痞气的混混,左手还提着一篮子白花花油腻腻的东西,不怀好意地盯着他们。
“刘爷爷刚走开,等一会儿就回来了。”韩十二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下意识地往陈慕之身后缩了缩。
“他是谁?”陈慕之低声问了一下韩十二。
“他叫管二,专门帮镇子上的蒙古官爷杀羊的,仗着有鞑子撑腰,欺负平民百姓,是本地的混混,十来天前,我和刘爷爷在镇上碰见他时,他管我们外地人要保护费,给刘爷爷打了一顿。”韩十二低声回答道。
陈慕之的目光扫过管二篮子里那堆油腻腻、散发着腥膻味的东西,感觉那些好像是动物油脂下水,突然,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
油脂…碱…加热…
这不就是肥皂配方吗?!这东西制作简单,去污能力强,只是不知道这元朝的消费者,接不接受带点原生态风味的手工肥皂?在这卫生条件堪忧、大部分人身上都带着点天然“体香”的元代,应该不愁销路吧?而且利润肯定比提纯那点劣质盐高得多!说不定还能改善一下他和韩十二的个人卫生状况——他俩现在都快腌入味了。
想到这里,陈慕之拿出两张交钞递给管二,对管二说:“管二兄弟是吧?在下叫陈慕之,刘大爷刚才还和我说起你呢!你篮子里装的是什么?”
管二嘻嘻一笑,右手顺手接过钞票,“算你们懂事,这是我帮蒙古老爷杀羊,蒙古老爷赏赐给我的羊油。”
陈慕之刚想说话,这是后面传来一个急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