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星陨千年启因缘 (2/3)
nbsp; 陈抟微微一笑,声音缥缈而平静:“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此物……非人间之道,乃天外遗珍。借它神游太虚,窥得造化一二,已是僭越。今日缘尽矣。”
他颤巍巍地从怀中取出两件东西。一件是一把造型奇特、黄铜质地的钥匙。另一件,则是一块巴掌大小的透明水晶板,触手温凉。
他将钥匙递给贾得升,神色肃穆:“得升,此为开启密室之钥匙,室内所藏乃为师云游太虚所录之成果,关系重大,须具大智慧者方能掌控。你将此匙献于宋室天子,只言乃前朝古物,可镇国运,切不可提及其真正来历与用途。谨记!若非宋室出现悲天悯人、智慧通达之圣主,纵使社稷面临倾覆之危亦不可告诉此钥之真正用途。否则,非但不能救国,反会招致天下腥风血雨、生灵涂炭!”
接着,他将那块水晶板递给另一名弟子陈踏法,目光深邃如海:“踏法,此琉璃板乃‘缘法之引’,内藏契机。你携它下山,寻访……待其自行择主吧。那人或生**载之后,或存于异域他乡,当‘星桥’再架之时,此板自会指引迷津。”
交代完毕,陈抟闭目垂帘,气息渐与天地同寂。
【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秋,鲁西北某考古发掘现场】
秋日阳光下,一场中外联合考古发掘正在紧张进行。
“小心!慢点!再慢点!这很可能是杞国时期用于祭祀的大型礼器,价值连城,千万别碰坏了!”戴着圆框眼镜的考古队长张教授,满头大汗地站在新挖掘出的杞国神庙遗迹坑边,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微微颤抖。
探铲与毛刷如同手术刀般,小心翼翼地剥离着厚重的历史泥土。随着最后一层夯土被轻柔地扫去,一个巨大的、完全超乎想象的物体,赫然呈现在所有考古队员的眼前!
它的通体呈现一种暗哑的银灰色,流线型的结构宛如一枚横卧的巨茧,长度惊人。材质非铁非石,触手冰凉润泽,表面布满极其精密、绝非人力所能雕刻的细微纹路。整个物体浑然一体,找不到任何铆接、焊接的痕迹,历经数千年的埋藏,竟无丝毫锈蚀或风化迹象,与周围出土的青铜碎屑、陶片、黄土形成了时空错乱般的强烈对比。
“教、教授……这……这是啥玩意儿?夏商的?西周的?还是……东周的?”一个年轻队员张大了嘴巴,手里的毛刷“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不,”张教授戴上手套,声音因紧张而沙哑,“这玩意儿……看这工艺和材质,怕是‘上周’的都不足以形容。”
“老……老天爷……那这……这到底应该是什么东西?”另一个队员结结巴巴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骇然。
“它绝不是杞国的祭祀器!也不是我们已知的任何文明造物!”张教授猛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发现新大陆般的狂喜与难以置信,声音都在发抖,“这个发现……其意义可能远超去年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古猿人头盖骨!它可能会彻底改写我们已知的人类历史!”
“发现它的地层,确认了吗?真的是在春秋时期,杞国神庙的地基之下吗?”他猛地回头,声音嘶哑地连声追问,仿佛要抓住最后一根确认现实的稻草,“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什么?!”
无人能答。
最终,这具神秘的“蚕茧”被小心翼翼地整体装箱,贴上“特殊陨石遗骸”的标签,送往条件更好的研究所。初步的仪器检测带来了更令人震惊的结果:这“特殊陨石”的内部,似乎存在着某种极其微弱的能量反应,并且能与人类的脑电波产生难以理解的深层次共鸣。
然而,随后国内的时局急转直下,战火连绵,这项足以颠覆世界的研究被迫无限期停滞。不久,这件无价之宝,在各方势力的觊觎与混乱中,被秘密偷运至了大洋彼岸。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