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119章 民心所向 深挖广积备寇兵 (1/2)

      第119章 民心所向 深挖广积备寇兵

    时序步入1938年一月下旬,江北的寒风虽依旧凛冽,但来安、天长、高邮三县之地,却悄然焕发出一股不同于往昔的生机与韧劲。近一个月的铁腕整顿与春风化雨般的群众工作,王林的139师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牢牢扎进了这片曾经混乱不堪的土地。

    溃兵之患已基本肃清。大部分溃散官兵,或自愿加入139师各部,领取军饷,同抗日寇;或领了路费干粮,被有序遣返还乡。少数冥顽不灵、继续为祸乡里的兵痞悍匪,则被139师以雷霆手段坚决剿灭,首恶公审处决,悬首示众,以儆效尤。城乡街巷之间,再也见不到横冲直撞、强取豪夺的散兵游勇,治安为之大好。

    更重要的是,那种城破之后无头苍蝇般的恐慌情绪,已被一种有序的、带着悲壮色彩的备战决心所取代。139师的安民告示不仅贴在了墙上,更通过各级政工干部、工作队和支队员们的口口相传,深入到了田间地头、家家户户。

    “乡亲们!小鬼子占了南京,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这血海深仇,咱不能忘!但他们要想轻易过江,祸害咱们江北的家园,也没那么容易!”在来安县的一个大集上,一位139师的连指导员站在土台上,声音洪亮,“咱们师长说了,硬拼要吃亏,咱得讲究法子!粮食不能堆在家里,得藏起来!挖地窖,找山洞,河滩边的柳林子里也能埋!婆娘娃娃,鬼子来了别傻站着,往山里跑,往水荡子里躲,咱们事先看好路线!”

    “老总,挖地窖俺们会,可藏哪儿才稳妥哩?”一个老农仰着头问,脸上虽仍有忧色,却不再是纯粹的恐惧,而是带着求教的急切。

    “大爷,别叫老总,叫同志!”指导员跳下土台,亲切地拍着老人的肩膀,“咱139师就是咱老百姓的队伍!藏粮的地方,我们派了勘测队,帮大家找!村后头那个废弃的砖窑,坡上那片乱石岗子,都是好地方!咱们一起动手,把粮食、值钱家伙什都藏得严严实实,让鬼子来了毛都捞不着一根!”

    类似的对话,每日都在三县的各个角落发生。139师的战士们,不仅仅是扛枪的兵,更成了乡亲们的主心骨和劳动帮手。他们帮助村民挖掘隐蔽的地窖和储藏坑,指导他们如何伪装,如何防潮。在河道纵横、水网密布的地区,战士们和渔民一起,将粮食、药品甚至是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装入密封的木桶、陶罐,沉入偏僻的河汊、芦苇深处。

    各村各镇,都在139师工作队的协助下,选定了紧急避难场所——或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头,或是芦苇遮天、舟楫难行的水荡深处。撤退路线被反复确认,甚至进行了简单的演练。百姓们虽然依旧害怕战争,但不再是束手无策地等待灾难降临,而是有了明确的、可以操作的自保步骤。这种“有事做、有方向”的状态,极大地缓解了恐慌,凝聚了人心。

    而在这三县之中,盱眙县的变化尤为惊人。

    一个多月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带来的创伤尚未完全平复,但痛苦已经化为了无比强烈的复仇火焰和重建家园的决心。黄木生的支队不仅是以战斗队的身份存在,更是以工作队和亲人般的姿态,融入了盱眙的每一个村镇。

    他们帮助百姓掩埋遇难亲人的遗体,清理被焚毁的房屋废墟。师后勤部紧急调拨的粮食、药品、布匹,通过支队的手,优先分发给了那些家破人亡、孤苦无依的幸存者。公审并处决汉奸张道一的那一声枪响,极大地宣泄了民愤,也让百姓看到了139师说到做到、为民做主的决心。

    “同志,你们真是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一位在屠杀中失去了儿子和儿媳的老大爷,拉着一名盱眙支队战士的手,颤声问道。他的眼中含着泪,却又闪着光。

    那战士郑重地点头:“大爷,我们是!以前叫红军,现在改编成八路军了,但咱们为老百姓打仗、干事的心从来没变过!咱们师长王林,就是当年从江西一路长征过来的老红军!”

    “怪不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带着超级商场逛古代 霍格沃茨:我能看到你的名字 荆棘麦田 花豹突击队 全皇朝靠偷听我吃瓜躺赢,将我宠上天! 我在战锤召唤第四天灾 怀孕后,前任小叔找上门要负责 东京推理文豪 没人告诉我她是女帝啊? 偏护寡嫂不成婚?扇完巴掌嫁权臣
相关推荐:
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顶替我高考状元?我扛匾跪军区 这个民国不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