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调景岭上难民营 (2/3)
p; 站在其中,林三七就能闻到一股浓烈的恶臭味。
几万人聚焦在这个难民营里,不说别的,就说这几万人的排满物,足够让这个难民营给臭出来了。
王晋苦笑了一下,指着眼前成片的木屋说道:
“老板,这些木屋就是大多数逃港人的家,我进去看过,4块3米长、2米宽的木板首尾相接,2块大板子在上头架成屋顶,围出一个9平方米的空间。
木板外烙一层铁板,挖出门窗,一个木屋便成型了,一家老小居住在里面,至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但就是这样的木屋,也不是人人都能住的,还有许许多多的逃港同胞只能住在山洞、破庙、废弃的厂矿等等,跟乞丐完全没有两样。”
林三七点点头,心想这批大陆同胞虽然出不了新界,到达不了市区,那就拿不到香江居住证。
不过只要在香江多待几年,最后都会解决户口问题,也算是幸运的。
比如有一位后来被称为“香江乐坛教父”的罗文也是在62年的时候从花都逃到香江的,这时候都已经18岁了。
保不好这位唱《铁血丹心》的未来歌星现在就在这个难民营里。
逃港者中,最神奇的要算写下诸多畅销武侠、科幻与戏剧的“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倪匡。
这家伙是从内蒙一路逃到香江,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几乎是十死一生,所以倪匡后来一直对内地很敌视,终身不回大陆。
更多不幸的逃港同胞,大半都死在了路上,或者葬身大海,具体都没有统计数据。
林三七另一个身份是宝安县主官,对这个了解最多。
他只是严密封锁了宝安县东部,京广线以东地区,西边还是有意无意留下了通道,默许逃港的人路过。
而且在后海湾(深圳湾),海岸的封锁并不严密,甚至他有意让边防人员减少巡逻次数,让逃港者安心离开。
总要给他们留下一条生路不是。
人一旦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到时只会两败俱伤。
林三七看着眼前的木屋,突然问道:
“那这几万人的吃饭问题怎么解决?”
王晋指着相隔几百米就有一个水泥房说道:
“吃饭没问题,港鹰政府会每天提供粮食,虽然吃得并不好,但足够这些逃港者生存下去了。至少比在老家活活饿死好。
但这些逃港者当中,也不是人人都等待救济的,还有不少人都是很努力的。
比如难民营里有学校的,可以教粤语、英语,还有学历教育,只要肯上进,起码可以拿到高中文凭,有钱还可以考大学。
另外有不少青壮年会拿到香江临时身份证,这样就可以去建筑工地、成衣厂、纱纺厂等等不需要技术的地方工作。
我就知道有一位同胞,每天在建筑工地到晚上9点才收工,等清晨6点半准时出现在干诺道上,开始清扫街道上的灰尘,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
林三七点点头:
“人要学会自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