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集:新鲜得宠暗流涌 (2/5)
> 吃过早膳,潘金莲正坐在窗前整理之前记下的府内人事纸条,忽然听到院门外传来孟玉楼的声音。那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飘进院里,带着几分刻意的张扬:“哎呀,这天气可真热,小翠,你去前面的茶铺给我买碗酸梅汤来,要冰镇的。”
紧接着,就是她对丫鬟的絮叨,话里话外都在指桑骂槐:“……你说有些人,是不是眼皮子太浅?不过是得了点小恩小惠,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麻雀就是麻雀,就算披了凤凰的羽毛,那也飞不高!穿再好的绸缎又怎么样?骨子里的小家子气藏不住,反倒糟蹋了好东西,让人看了笑话。”
小翠在一旁应和着:“可不是嘛,三姨娘,有些人就是没自知之明,以为得了老爷几天好脸色,就能骑到别人头上了。”
潘金莲手里的笔顿了顿,纸上的字迹晕开一点墨痕。她抬起头,透过窗缝往外看——孟玉楼穿着一身藕荷色的罗裙,头上插着一支碧玉嵌珍珠的簪子,正站在院门外的石榴树下,手里把玩着一块玉佩,眼神时不时往绮罗阁里瞟,显然是故意说给她听的。
春梅气得攥紧了拳头,就要冲出去理论,却被潘金莲拉住了。她摇了摇头,把笔放下,拿起桌上的绣绷,假装认真地绣着一朵兰草:“别出去,她就是想激怒你。你一闹,她就有理由去夫人面前告状,说咱们不懂规矩,欺负她这个‘姐姐’。”
春梅咬着唇,不甘心地坐下,却还是忍不住小声说:“可她也太过分了!明着暗着都在说您!”
潘金莲手里的绣花针穿梭着,丝线在素布上慢慢勾勒出兰草的轮廓:“过分又怎么样?她除了会说几句闲话,也没别的本事。比起李瓶儿的手段,这点口舌之快,算不得什么。”她心里清楚,孟玉楼的嫉妒都写在脸上,反而容易应对;真正危险的,是那些藏在暗处的算计。
孟玉楼在院门外站了一会儿,见绮罗阁里没动静,觉得没趣,又说了几句闲话,才带着小翠离开了。直到她们的脚步声走远,春梅才松了口气:“总算走了,听她说话,我这心里就堵得慌。”
潘金莲放下绣绷,看着窗外的石榴树。树上的石榴花开得正盛,火红的花瓣落在青石板上,像极了宅门里随时可能流出来的血。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问候”在等着她。
果然,到了辰时末的晨昏定省,颐福堂里的气氛更是微妙得让人窒息。潘金莲刚走进门,就感觉到几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有冷的,有热的,有带着敌意的,还有带着审视的。
吴月娘坐在主位上,穿着一身石青色的褙子,头上戴着一支赤金镶东珠的抹额,手里捻着一串沉香佛珠,珠子转动的速度比往日慢了些,显然是在琢磨着什么。她见潘金莲进来,只是淡淡“嗯”了一声,连多余的眼神都没有,继续跟身边的大丫鬟素兰说着话:“今日针线房送来的衣裳,你给各房分下去吧。六姨娘的那套石榴红罗裙,让她们仔细些,别绣错了花纹。”
素兰应了声“是”,拿起桌上的单子,念了起来:“二姨娘李娇儿,月白色素绸裙一套;三姨娘孟玉楼,藕荷色绣海棠裙一套;四姨娘孙雪娥,青灰色布裙一套;五姨娘潘巧云,大红绣石榴裙一套;六姨娘李瓶儿,石榴红金线绣牡丹裙一套;七姨娘潘金莲,月白色布裙一套……”
念到潘金莲的名字时,素兰的声音顿了顿,眼神里带着几分同情。孟玉楼立刻笑了起来,声音不大,却足够让所有人听见:“哟,素兰姑娘,是不是念错了?七妹妹刚得了老爷赏的杭绸,怎么还穿布裙?夫人是不是忘了?”
吴月娘抬起眼皮,看了孟玉楼一眼,语气平淡:“没忘。杭绸是老爷赏的,是私物;府里分的衣裳,是公中开销,按规矩来。七妹妹刚入府不久,规矩还得学,布裙穿着素雅,正好磨磨性子。”
这话明着是说“磨性子”,实则是在提醒潘金莲:就算得了老爷的私赏,也不能忘了公中的规矩,更不能忘了谁是当家主母。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