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巨鹿激战 (1/2)
张鹏身处的这支部队,其首领名为张末,乃是黄巾军阵营里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小渠帅。在他的麾下,集结了一支规模达三千余人的队伍,个个斗志昂扬、摩拳擦掌,时刻准备为黄巾军的大业冲锋陷阵。
张鹏作为张末手下的得力干将,担任队长一职,统领着一支五十人的小队。平日里,他对这五十名士兵悉心调教,将自己的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而他们的驻地,选在了冀州中山郡的一座小城池之中。这座城池虽算不上恢宏壮阔,却有着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城墙历经岁月的洗礼,斑驳的砖石承载着往昔的烽火硝烟。城墙上,瞭望塔错落分布,值守的士兵目光如炬,严密监视着城外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丝风吹草动。
城内街巷井然有序,营房沿着主道依次排开,为张末的三千余将士提供了坚实的栖息之所。位于城池中心的,是一座高大威严的帅帐,这里便是张末的指挥中枢。帅帐内,一幅巨大的军事地图悬挂在显眼之处,详细标注着周边的山川走势、敌军部署以及各类战略要点,为张末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关键依据。
“报!”一名士兵神色慌张,脚步匆匆地来到张末跟前,“扑通”一声单膝跪地,急切说道,“渠帅,大帅有令,如今大军即将断粮,情况万分紧急,命令您部务必想办法筹粮!”
事情得从前几天说起。数日前,张角率领黄巾军与卢植带领呢的朝廷军队在冀州附近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为了取得这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张角将各方兵力大规模集结,战线绵延数里。然而,朝廷军队凭借着更为精良的装备和巧妙的战术,对黄巾军形成了合围之势。经过连日苦战,黄巾军虽浴血拼杀,但仍付出了惨重代价,不得不战略性撤退。
这一撤打乱了原有的后勤补给节奏。负责粮草运输的队伍,在撤退途中遭遇了山匪的突袭。那些山匪瞅准时机,趁着黄巾军兵力分散、自顾不暇,呼啸而出,劫走了大批粮草。雪上加霜的是,此前预估的粮草储备量出现严重偏差,本以为足以支撑大军数月作战的粮草,在连日高强度作战与损耗下,如今已濒临告罄。
张角权衡之下,把筹粮的艰巨任务下达给了张末所在的部队。这并非偶然,张末所率部队驻扎的冀州中山郡,周边地形复杂,有不少隐匿的村落和富户庄园,且此地交通相对便利,便于物资运输。若能成功从这里获取粮草,便能解大军燃眉之急。
张鹏接到张末的命令,私下和陈睿相议一番。陈睿思索片刻,他目光坚定地说道:“如今农民历经战火与天灾,自身温饱尚难以维系,根本拿不出多余的粮食资助我们。我看,唯有从那些家大业大的地主身上想办法。”
张鹏闻言,微微点头,却又面露难色:“兄弟所言极是,可那些地主老财,为了守护自家的财富,豢养了不少护院家丁,其武装力量不容小觑。我们若是强攻,不但难以得手,还会折损不少弟兄,得不偿失啊。”
陈睿沉思片刻,突然眼前一亮,凑近张鹏,低声说道:“强攻不行,咱们就智取。听闻城外的刘财主,近日刚从外地购置了一批粮食,正藏于自家后院的仓库之中。他虽有不少护院,但我们可如此这般……”
张鹏听着陈睿的计策,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眼中露出赞许的光芒:“好计!好计啊!兄弟,此计若成,不仅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还能狠狠打击一下这些为富不仁的地主。”
几日后的一个深夜,月黑风高。刘财主家的大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护院们警惕地握紧手中的武器,大声喝问:“谁啊?深更半夜的,有何事?”
门外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军爷,行行好,我们是附近村子的百姓,家中有人突发重病,急需请郎中救治,可这黑灯瞎火的,我们实在害怕,听闻刘财主心善,想借些灯火,再请几位军爷护送一程。”
护院们听了,心中稍安,又仔细询问了几句,见来人言辞恳切,不似有假,便打开了大门。就在这时,一群身着黑衣的人如鬼魅般从暗处涌出,迅速控制了门口的护院。紧接着,更多的人冲进了刘财主家的院子。
刘财主被惊醒,慌忙从床上爬起,大声呼喊:“来人啊!有贼!有贼啊!”然而,他的呼喊很快被淹没在一片嘈杂声中。黄巾军将士们在张鹏的指挥下,迅速冲向了后院的仓库。
仓库前,几名护院拼死抵抗,但在黄巾军的勇猛攻击下,很快便被制服。林宇等人打开仓库大门,只见里面堆满了一袋袋粮食,众人不禁欢呼雀跃。
张鹏看着满仓的粮食,心中感慨万千:“兄弟,多亏了你这妙计,不然我们还真不知该如何是好。如今有了这些粮食,我们与卢植一决高下!”
陈睿笑着说道:“张大哥过奖了,这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不过,我们还得尽快将这些粮食运回城中,以防夜长梦多。”
张鹏点头表示赞同,随即安排将士们将粮食装上马车,趁着夜色,悄然返回了驻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