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年号“天启” (3/4)
; 方从哲作为内阁首辅率先出列。他手捧表章,神情郑重,朗声高呼:
“伏惟陛下,天纵圣明,德配天地。今四海颙望,社稷系命,恳请陛下早登大宝,以安天下,慰先帝之灵!”
声音洪亮而不失悲怆,在高阔的大殿中回荡。
众臣随之高呼:“请皇上登基!”
朱由校坐在椅上,神情淡然,微微垂下眼睑,脸上浮现出一丝谦逊的神色。他轻轻摇头,语气温和却不失坚定:
“先帝晏驾,宗社未安,孤年幼德薄,实不敢当此重任。”
话虽谦辞,但他眼角却扫向殿下群臣,暗中观察每个人的神色变化。
他心里很清楚,这只是登基仪式中的“章法”——所谓“三辞三让”,不过是一场政治上的礼仪戏码。可戏要唱得好,还得看演员如何用心演。
果然,话音刚落,礼部尚书孙如游便跪步上前,带着众臣再次叩拜。他语带哽咽,却字字铿锵:
“陛下为先帝所托,血脉正统。今北地辽东战火频仍,内外动荡,人心惶惶。唯有即位大统,方可凝聚民心,稳住朝纲。”
朱由校听罢,脸色变得更凝重了些,眉头微蹙,眼神中似有几分迟疑。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孤幼不才,惧负先帝重托。诸公若能辅政社稷,孤愿退居藩邸,以全国运。”
这第二辞,看似推让,实则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官员们是否真心拥戴他,特别是那些权力核心人物是否愿意共担时局重担。
第三次劝进,是英国公张惟贤出列。他年近花甲,身形微驼,但声音却格外坚定:
“此乃天命所归,人心所向,非陛下可辞。昔尧舜三辞而登位,陛下今日所为,正合古礼。万民仰望,社稷所托,臣等恳请陛下即登大宝!”
众臣再度叩首,齐声高呼:“请陛下即位!”
殿中气氛愈发庄重,甚至隐隐有些压抑。
朱由校终于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面色肃然,目光如炬。
他环顾大殿,仿佛透过这金碧辉煌,看见整个动荡中的大明天下。他缓缓开口:
“既承先帝遗命,又仰诸公苦请,孤不敢再辞。愿与诸公,同心协力,共济天下之艰。”
言毕,群臣大喜,皆再呼“万岁”,殿内钟鼓齐鸣,太监高捧玉玺、传国宝,礼部尚书持诏跪奏,高声唱道:
“皇长子朱由校,今登大宝,号令四海,改元天启,赦罪天下!”
太监高举玉玺,内阁大臣亲手奉上传国宝玺。朱由校身披十二章冕服,头戴通天冠,面容庄重,缓步登台,居中受命。
传旨太监展开诏书,高声宣读:
“奉皇祖遗命,承大行皇帝遗诏,皇长子朱由校,体天法祖,继统承宗,今即皇帝位。改元天启,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凡前日之冤狱,轻者释免,重者听察;徭役暂减,军供宽征,以安民心,以固邦本。”
一语落地,百官跪拜,三呼“万岁!”,三大营炮响四十九次,传音九城。
城门之外,百姓跪听诏书,街巷焚香,红绸高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