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沪上血战(5) (1/3)
嘉定,宝山防线之中。
1937年10月30日,日军以重兵直趋真太公路,威逼大场左翼。
刘行方面日军,渡过蕰藻浜后攻向大场以西塔河桥,我军第18师、第26师、第67师等部经过困难抗击,阻住日军攻势。
此时,国军军队从大场东面,经大场、市中心向东北而成一半圆形阵线,绕于江湾以北。
庙行、大场位置突出,遂成日军眼中钉,日军调集各种火炮、飞机集中强烈轰击,方圆数里,几为焦土。
日军接着又以40余辆战车为前导,保护步兵夺占胡家桥、塔河桥、走马塘等处阵地。
为保存实力,守军在作出最大努力抵抗后向南翼转移,大场失守。
此战国军军队又蒙受惨重伤亡,第18师几乎全军覆没,师长朱姚华悲愤难当,当即拔枪自戕。
大场丢失全线撼动,陈程作为第三战区副司令,无奈只得作出放弃北站--江湾阵地之举。
中央军部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左翼军也奉命转移。
第九集团军至此放弃了庙行,江湾,陈行等地,集中至第十九集团军和第十五集团军驻守的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第二期既设预防阵地,新防线长达四十公里。
淞沪会战进入10月底和11月初,国军军队虽处于被动地位,一再后撤,但仍操纵沪上。
这无疑是与日本起初的推断和盘算背道而驰的。
日本是个岛国,资源有限,同华国这个庞然大国比拼耐力和韧劲,是万万消耗不起的,因此惟一途径即是速战速决。
此时,日本统领部对于日军经数次增兵后仍旧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甚至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会战态势,感到极为愤怒,同时也大为着急。
大本营经过审慎研究商讨后,认为华国已倾全国兵力之五分之三云集沪上,已然摆出决战架势。
为此,他们直接命令新任沪上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
必须在十一月十号之前结束沪上的战斗。
收到命令的朝香宫鸠彦王在宝山的沪上派遣军司令部再次召开了旅团长以上的会议。
会议之中表明,所有部队必须加强攻击势头,不给国军军队反应的机会。
集合重炮,飞机,重兵快速的摧毁国军阵地,占领国军阵对,针对国军士兵不需要俘虏,直接就地歼灭的最新命令。
较之在海上第一次下达国军命令,仅仅过去了十天的时间。
朝香宫鸠彦王的耐心已经再次耗尽,他也被国军的顽强抵抗的精神所震撼。
正因为这样朝香宫鸠彦王觉得他们更应该加大攻击力度。
为此朝香宫鸠彦王下达了使用特种弹的最新命令。
他也知道原本第二军谭毅麾下同样有特种弹。
不过他觉得对方目前在浦东战线,并不会直接影响嘉定防线。
当小鬼子的第六师团的野炮联队向着国军阵地发射毒气弹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