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回指挥部,挨骂! (1/3)
接到前线的消息后,谭毅的面色阴沉无比。
小鬼子的海军让人头痛无比。
“撤。”
“回到南岸阵地。”
“沿途打扫战场,给我把没有损坏的枪械装备全部聚集起来!”
对于谭毅来说这些装备不足挂齿。
对于国军整体来说也无所谓。
可是谭毅记得,从川省而来的那一批大军。
川军是杂牌军,整体装备都非常不好,士兵每人仅有粗布单衣两套、单被一条、草席一张、草鞋两双、斗笠一顶。
武器上,就更低劣了,“汉阳造”都不多,很多是清朝留下来的“老毛瑟”,和大量川土造的“单打一”七九步枪。
清朝留下来的“老毛瑟”年久失修,川土造的七九枪械故障率等重要指标上,远远达不到要求。
有些土造的步枪有时候打两枪就拉不开枪栓。
质量上不合格还只是一个方面,数量也是一个短板。
一个连也配不了一挺机枪,每个师仅有十多挺,重机枪是一个师仅一二挺。
火炮方面,每师只有几门土造的迫击炮,山炮、野炮整个川军中也只有几门。
更没有交通、通信、补给、卫生等装备和器材。
出川前,还有下面的旅长团长自筹资金或自掏腰包在市场买枪买炮,补充武器。
当然,刘相麾下的主力部队的装备自然好一点。
整个抗战时期,川军出动了三百五十多万人。
川军出川抗战前,国民政府承诺给予武器、装备加强。
实际上,川军出川后即被分散处置,刘相的“必待川军全部集中才参加作战”的计划未能实现。
出川前所要求的武器、装备补充,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及时到位,而川军薪饷待遇仅及“中央军”的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川军有个别的旅团长以为中央已答应配换和补充武器,就将部队中能用的枪提留起来,作为自己失败后“重起炉灶”的后路。
更有拿废枪换好枪,径自私运回家,以致一连之中,仅有一两支枪打得响。
至于机关枪一项,一个团或一个旅才有两三挺,手榴弹每兵只有三四颗,比较有战斗力的部队,还是靠“背插一把大砍刀”。
他谭毅手中的装备目前只够武装他麾下的士兵的。
委员长估计也不会去拿他中央军的装备给地方军阀分派。
防他们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给他们增强力量?
所以目前收集到的小鬼子的这些装备到时候低价转卖给川军。
免费?那是不可能的,人都是有劣根性的。
陈程那边都没有免费送,最多到时候跟陈程这边汇报一声私下操作一番从军政部那边打条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