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统购 (2/3)
个表格,把宋家村的大娘大婶们要的东西都记录在案,并签字(盖手印)。
当然,给了钱和票的,不在此列。
“统购猪”顾名思义就是统一给国家上缴规定数量的生猪,以保证城市居民的肉食供应。
虽然统购猪的收购由肉食公司负责,但却需要农民自己“送货上门”。
宋大志和宋苗天不亮就把猪给绑了起来,还顺带给它洗了个澡,这才把猪抬到宋老三的牛车上去。
看着洗得干干净净的生猪,宋老三的表情稍微好看了一些,接过宋苗给的“车费”,吆喝着老牛往公社赶。
肉食公司的验收条件极其严苛,既使天然绿色无污染的肥猪,也很难卖个好价钱。
生猪是按重量、等级划分的,一标准的生猪毛重得有121斤,二标准131斤,三标准151斤……
听着挺科学,挺公正合理,是吧?
可收猪员总能找到给你降级的理由。
比如,说你家的猪“吃了很多潲,要‘抛潲’减重20斤!”
您说说,哪有空腹称的猪还能“抛潲”20斤的?
再不济,就说你家猪太瘦,出肉率低,反正就是不让你痛痛快快地按高等级交!
你要是不服气,不接受他判定的等级,那好啊,俩选择:
要么你把猪再费劲巴拉地抬回去,要么就把猪拴在食品站过一夜,第二天再来称一次。
得亏宋大志一家和张屠户自有一番“渊源”,看到宋大志和宋苗把交统购的猪给送了过来,张屠户立马跑过来帮忙,顺带着跟收猪员说了几句好话。
宋大志和宋苗家那头毛重一百四十多的生猪,好歹定了个二标准,算下来也不过才五十来块,却让宋大志和宋苗长舒了一口气。
真情实意的谢过了张屠户,宋大志和宋苗又匆匆忙忙的赶去了供销社,完成大娘大婶们交给他们的购买任务。
搞完这些,他们还得去一趟粮店,想方设法把江永华老爷子送过来的粮票和钱“变现”。
毕竟,他们家两个人上工,五张嘴吃饭,即便宋苗会操持,也没有太多的余粮。
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很快就搞定了,但去粮店买粮食却遇到了难题。
江永华老爷子给他们的是全国通用粮票,没有限定种类的。
买粮倒也不是问题,但问题是红星公社是每月的24号可以买下个月的粮食,宋大志和宋苗是去的时候,是29号。
粗粮早就没了影,只有细粮摆在柜台后面。
宋大志和宋苗第一次买粮,就遇到这种情况,顿时傻了眼。
可当他们听到柜台后面那个“白大褂”(男售货员)说,粮票换粗粮,一斤只能换五斤的时候,宋大志和宋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换细粮。
毕竟,在宋家村,一斤细粮可是能换二十斤粗粮的。
宋大志和宋苗把粮票递了过去,那边“白大褂”立刻拿着铁皮制的大簸箕,弯腰从米柜里一次蒯起一簸箕大米放到称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