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古玩市场初摆摊(二) (2/4)
周先生的抽成和自己的口粮,剩下的都藏在床板下的缝隙里。那枚从旧物摊淘来的铜环,他翻来覆去地研究,却始终没看出门道。纹路像是某种文字,又像是简化的图腾,他试着用手机拍下放大,依然毫无头绪。
张大爷看他天天对着铜环发呆,凑过来看了一眼:“这是‘蚀纹’,以前听老辈人说,是山里的部族用来记事的。但这玩意儿不值钱,容易生锈,放久了还会掉色。”
蚀纹?林深心里记下这个名字。他想起那枚青铜佩,或许也是用蚀纹刻的?
晚上关了摊,林深就着昏暗的油灯,把手机里的照片导到云盘 —— 虽然知道这个世界肯定连不上网,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做了备份。然后他开始整理白天的见闻,把听到的地名、货币换算、常见物品的价格都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周先生告诉过他,这个世界的货币分铜子、银角和金锭,一百个铜子换一个银角,十个银角换一个金锭,他现在的身家,连半个银角都不到。
到了鬼市那天,林深早早就收了摊,把手机充满电 —— 他发现木楼里有个奇怪的石槽,只要把手机放在里面,就能缓慢地充电,周先生说这是 “聚能槽”,西街很多商户都有,只是效率不高。他揣上所有积蓄 —— 三十七个铜子,又带上那枚铜环和手机,跟着周先生往西街尽头走。
越靠近西街尽头,光线越暗,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泥土味。平时热闹的街道变得寂静,只有几盏孤零零的灯笼在风里摇晃。周先生递给林深一个遮住半张脸的黑布:“鬼市的规矩,不问来路,不看脸面,戴上这个。”
林深依言戴上黑布,只露出眼睛。转过一个拐角,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灯火 —— 不是灯笼,而是无数盏散发着幽绿光芒的油灯,沿着一条看不见尽头的土路排列开,每盏灯下面都蹲着一个黑影,面前摆着各式各样的物件。
“记住,” 周先生的声音压低了些,“看到喜欢的东西,别问来历,直接还价。摸到东西别松手,一松手可能就被别人抢了。还有,别碰那些发光的草,是迷魂草。”
林深点点头,心脏不争气地狂跳。这里的氛围和潘家园的鬼市完全不同,没有喧嚣的讨价还价,只有偶尔响起的、刻意压低的交谈声,每个人都像影子一样移动,幽绿的灯光照在他们脸上,显得格外诡异。
地上摆着的物件更是千奇百怪 —— 裹着黑布的笼子里发出呜咽声,几块沾着暗红色污渍的骨头,还有些像是从某种生物身上剥下来的鳞片。林深看得头皮发麻,紧紧攥着口袋里的铜子,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是来猎奇的,是来寻找能赚钱的东西。
他和周先生分开行动,沿着土路慢慢走。大多数摊位他都看不懂,只能匆匆掠过。在一个摆着各种金属碎片的摊子前,他的目光被一块巴掌大的铁片吸引。那铁片黑沉沉的,边缘很薄,像是某种兵器的碎片,但上面刻着的纹路,和他那枚铜环上的蚀纹有几分相似,只是更复杂些。
“这玩意儿怎么卖?” 林深用手指了指铁片,声音压低了些。
摊主是个佝偻着背的黑影,伸出三根手指。
“三个铜子?” 林深试探着问。
黑影点点头。
林深没还价,直接掏出三个铜子递过去,拿起铁片揣进怀里。他有种直觉,这东西和铜环可能有关联。
往前走了几步,一个卖旧书的摊子引起了他的注意。摊上摆着几本用兽皮装订的册子,封面已经泛黄。林深拿起一本,借着幽绿的灯光翻开,里面是用某种炭笔写的扭曲文字,和街上招牌上的字一样。他看不懂,但书页的纸张很特别,不是树皮也不是兽皮,摸起来像某种植物的纤维,韧性很好。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