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北唐使者来找茬(二) (2/5)
扬的大乾军旗,气得咬牙切齿:“秦烈!你给本将军等着,明日我定要攻破雁门关,将你碎尸万段!”
边境战事的消息很快传回大乾都城,紫宸殿内再次陷入紧张的氛围。官员们分成两派,一派以兵部尚书李战峰为首,主张主动出击,与北唐军队决一死战;另一派以户部尚书王克之为首,认为大乾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不宜与北唐硬拼,应采取拖延战术,等待最佳时机。
“陛下,北唐军队屡次侵犯我大乾边境,杀害我大乾百姓,如今更是重兵压境,攻打雁门关。我们若再一味退让,只会让北唐更加嚣张,认为我大乾软弱可欺!” 李战峰慷慨激昂地说道,“臣恳请陛下下令,增派大军支援边境,与北唐军队正面交锋,定能将他们击退!”
王克之立刻上前反驳:“陛下,李尚书所言固然有理,但我们不能忽视现实。大乾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虽有恢复,但与北唐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北唐此次派出十万大军,粮草充足,军械精良,若是我们贸然出击,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臣认为,我们应先加强边境防御,同时派人前往北唐议和,尽量避免战争扩大化。”
“议和?” 李战峰怒视着王克之,“北唐使者燕破福在朝堂上如此嚣张,提出无理的赔偿和割地要求,他们怎么可能会同意议和?王尚书,你这是在助长北唐的气焰,是在卖国!”
“李尚书,你休要血口喷人!” 王克之也动了怒,“我这是为了大乾的百姓着想,为了大乾的国运着想!战争一旦爆发,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难道你想让大乾再次陷入战乱之中吗?”
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其他官员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紫宸殿内顿时乱成一团。
御座上的萧景琰脸色阴沉,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心中思绪万千。李战峰的主张固然解气,但风险太大;王克之的建议虽然稳妥,却又显得过于软弱,可能会让北唐得寸进尺。
就在这时,丞相柳承业站了出来,他看着萧景琰,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坚定:“陛下,臣认为,议和与备战并不矛盾。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前往北唐议和,试探他们的底线,同时继续增派大军支援边境,加强防御。若是北唐有议和的诚意,我们可以适当做出让步,以换取边境的和平;若是北唐无意议和,一心想要发动战争,我们也有足够的实力与之对抗。”
柳承业的话让萧景琰眼前一亮,他点了点头:“柳丞相所言甚是。传朕旨意,命礼部侍郎周文远为议和使者,前往北唐军营与燕破军商议议和事宜;同时,命禁军统领赵毅率领三万禁军,即刻启程前往雁门关,支援秦烈。另外,让户部加快粮草和军械的调拨,务必保证边境守军的供给。”
“臣遵旨!” 众官员齐声应道,随即纷纷退下,各司其职。
周文远接到命令后,不敢耽搁,立刻带着随从前往北唐军营。他深知此次议和任务艰巨,北唐军队刚刚攻打雁门关受挫,心中定然充满怒火,想要让他们同意议和,恐怕并非易事。
果然,周文远抵达北唐军营后,燕破军根本不给他好脸色。燕破军坐在帅椅上,斜眼看着周文远,语气冰冷:“大乾使者?你们大乾军队不敢与我北唐对抗,现在派你来议和,是想求饶吗?”
周文远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拱手说道:“燕将军,两国交战,受苦的是百姓。我大乾陛下念及两国百姓的安危,不愿再看到生灵涂炭,所以派我前来与将军商议议和事宜。只要北唐愿意撤军,停止对大乾边境的侵扰,我大乾愿意给予北唐一定的补偿。”
“补偿?” 燕破军冷笑一声,“你们大乾能给我们什么补偿?一百万两白银和百里土地,少一分都不行!若是你们不答应,我北唐大军明日就会再次攻打雁门关,直至攻破为止!”
周文远心中一沉,燕破军的态度比他预想的还要强硬。他知道,继续商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于是说道:“燕将军,你的要求我会如实禀报给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