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零三十九章 难以恢复的植被 (2/2)
山峰都光秃秃的呢?”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周至说道:“因为泸山主峰这边有许多的人文景观,有从汉代就开始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师殿等分属三教的十多座古刹,还有地震碑林,明代铜铁铸佛像、铜像、塔式香炉等文物,还有一个全国独有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又接近市区这边,作为西昌市的绿色屏障,一直保护得都比较好。”
“就连二千年前的‘九龙汉柏’都保留了下来,这可是蜀中最老的十棵大树之一,上次我们看到过的。”
“但是周围山头和湖边可就不一样了,我们曾经经历过一个围湖造田和伐木增产的时代,当时的人们还在为了温饱而努力,这就欠下了一笔生态债务。”
“从八九年开始,各地才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进行生态恢复和保护,比如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野生动物保护等各种措施,不过效果却各有差别。”
“因为中国很大,各地的地理条件完全不一样。”周至说道:“其实我们老家夹川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笔架山,榕山,福宝等地的森林也遭遇过严重的砍伐。”
“但是夹川是亚热带气候,因此植被恢复起来出奇的快。任何地方只要半年不打理,就能够长出浓密的野草和灌木,水土流失就不会太严重。”
“但是这里的气候更接近高原,环境相对脆弱,加上风大,降雨也集中,因此一旦植被被破坏之后,水土流失就会非常严重,加上高原气候对于植被的恢复也非常缓慢,这就造成了时至今日,周围几个山头依旧很难恢复出来。”
“你看那几个山头形成谷地的地方,还是有些绿色的,那些就是这些年锲而不舍地飞播造林的成果了,太不容易了,要不是这样的话,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还会更加地严重。”
“那我们要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身后传来了一个沉稳的声音。
“哟,李书记你好。”周至扭头,发现李玉堂和吴仁中已经站在了自己身后,不知道听了多久,赶紧打招呼:“想着您工作繁忙,不会这么早到,我就带着小苗在湖边逛逛,没想到您和仁中也到了。”
“李伯伯好。”麦小苗也跟着周至向李玉堂打招呼。
“小苗好小苗好。”李玉堂赶紧回招呼,内心里还有一点小尴尬。
李玉堂是很早就见过麦小苗的,当时完全以为就是个天真可爱的普通小女孩,虽然周至介绍过是蜀大计算机系主任的孙女,但麦小苗年纪就在那里摆着,因此李玉堂认为就是个趁假期从外国来中国旅游的小女孩,没有当一回事儿。
当时周至让麦小苗叫他伯伯,他也就受了,因为在他看来这就是个乖巧的子侄辈。
可是后来事情就越来越不对了。
开始不断有高层的人物将电话打过来,要他关注在联和乡的外来年轻人,不要打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要照顾好,不能出岔子。
而且打招呼的人层级还越来越高。
本章完